李清秋《顧城詩傳: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投稿者:白湘怡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隨著 “希望” 二字,第一個在我腦袋中閃爍的便是顧城這個名字。一位永遠的孩子,用一雙孩子的眼睛,寫唯美的詩歌、看唯美的世界。

第一次讀到《一代人》這首詩大概是十歲的事情。在馬來西亞,文學的普及率是非常低的,那時候的我,也恰好是連續兩年拿了校內寫作比賽的冠軍,再加上書法老師的藝術熏陶,才讓我接觸了文學這一塊。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並不認識顧城,也不知道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只是在心裡驚嘆:“一句話,怎麼就成了一首詩?” 除此之外,“顧城” 這個名字我也就記下來了。四年級的我還不知道 “詩意” 這個詞兒,只是這麼認為:

“顧城,一個像詩一樣的名字。”

後來,我愛上了泰戈爾,讀遍泰戈爾的詩,突然想起:“顧城的詩歌,和泰戈爾好像啊。” 於是又開始研究起顧城。從此便愛上了顧城的詩。去年學校辦了個華語詩歌朗誦比賽,我們班選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不禁訝異為何一個 20 多歲的詩人的詩的口吻及視角,和 5 歲、10 歲、15 歲的孩子是如此的相同。這首歌裡寫的是一個孩子的幻想,同時也暗示著詩人對母愛的渴望,正如我們每一個人,渴望著這個世界會散髮美好、渴望著這個世界會像母親一樣呵護、寵愛著我們。字裡行間,是詩人對這個世界抱持著的幻想與希望。

今年,我們社團(文學創作社)訂課綱的時候,身為教育一職的我毫不猶豫地把顧城的詩作為我們的課綱之一。於是,為了能像一位老朋友一樣介紹顧城,我將李清秋的《顧城詩傳》看了好幾遍,把學校圖書館裡有關顧城的書統統都藉了回來,為的就是如何向社員們介紹這一位拒絕長大的任性的詩人。

當我充分了解了顧城的生平事蹟和當下的歷史背景後,重新看了一遍《一代人》這首詩。我記得小時候的我看到這首詩的時候特別奇怪:“怎麼會有黑色的眼睛呢?眼睛不尋找光明,難道要尋找黑暗嗎?” 而這些,現在的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在大部分我看過的解析裡,《一代人》指的是曾經經歷過文革歷史階段中成長起來的人,而 “黑夜” 指的是長達 10 年的文革政治運動。學者們說,這首詩詞是如何如何的好,藝術手法是如何如何的巧妙,用最簡單明了的意象表達對黑暗政治的否定、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在我眼裡,卻不是如此。我一直不喜歡看太多的解析,因為詩人原本最純真天然的文字,也會被這些解析所捆綁。比起暗喻政治,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首顧城隨心而寫的短詩,和他一樣清醒、明亮。

不過,這首詩也讓我聯想到現代社會的病態:我們都是在網絡裡出生的孩子。當然,我們所處在的黑暗也並非只是因為網絡世界的日新月異,也包括了上一代人的封建思想。這兩者形成一股將我們左右拉扯的力量,而我們只能活在由欺騙、謠言、狡詐的深谷裡,這就是黑暗給予我們的黑色的眼睛。但,儘管世界是如何地轉動而別人是如何地把我們追趕,我們仍有一雙眼睛,渴望在縫隙裡尋找光明的希望:純真、真誠、堅定、善意。

最後,請你相信,光一定會找到它該照的地方。

——————————————
投稿者:白湘怡

他說:本名白湘怡,為了擁有雙重身份給自己取了個網名。除了正事,啥都乾。自認為是一位有著奧雷利亞諾的孤寂與抑鬱的文藝少女,實則成天學江湖藝人搞笑賣藝。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顧城詩傳: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書籍資訊: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8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