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Your Cart

Michelle

除了課本之外,第一次感受到閱讀的奧妙,是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本書是《安徒生童話》。我的小學是微型華小,圖書館也小小的,但裡面很多寶藏,所以幾乎每天都到圖書館看書。我的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是《純純的守護神》,那是六年級的時候,代表學校參加縣市演講比賽時,老師為了獎勵我而送我的禮物。還記得她帶我到大眾書局,然後讓我挑自己想要讀的書。我挑了很久才選了這本,書很有份量,沈甸甸的。回家後我小心翼翼地把書包了起來,怕弄髒弄壞。
之後朋友借了我《哈利波特》,從此我就離不開霍格華茲和魔法世界,還試過在睡前讀了然後夢到自己在學校裡,哈哈。中學時期則迷上了九把刀,幾乎讀完了他所有的作品。而在出社會後,書的類型也從小說變成人際關係、兩性、心靈和工具書。無論在生命的哪個階段,書都一直陪著我,閱讀也成了built-in system。
曾經聽過很多人說,如果閱讀之後沒有實踐,是不是就代表白讀?對我而言,這些看過的文字,會成為很多的點,讀的越多,累積的點點就越多,然後這些點點就會串在一起,帶你到更高的地方。

心情不好?看書吧。
懷疑人生?看書吧。
不想看書?看書吧。

Michelle,女,常常被猜出比實際年齡小的歲數。平日在數位行銷的世界裡打拼,週末則化身浪漫的「假文青」,熱愛人文藝術。
一向覺得閱讀是一場單向且私密的心靈之旅,直到參加讀書會,才發現原來可以一起分享與討論。當分享人的契機是純粹想挑戰自己不做筆記的習慣,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對讀書會的氛圍愈來愈著迷!雖然準備過程不簡單,但卻在挑戰中找到了更多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