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蔡穎卿《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


投稿者:巧兒



這世上沒有一所學校教我們如何當父母,如何當好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前,我們幻想著要如何教育孩子,就像紙上談兵一樣,養育孩子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直到孩子生下來了,我們才驚覺,原來一切都與我們的想像有出入,讓他好好吃飯是一門學問,讓他吃什麼才能營養均衡又是另一門學問,待他漸漸懂事,如何教養他更是一門好深好深的學問。

洪蘭教授說:“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不要孩子沉迷手機,父母首先要檢視的是自己有沒有沉迷手機。當父母拿起書來讀,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做,以身作則,往往比長篇大論講道理來得容易。

書的封面說:好好生活,就是教育。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與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讓他吃好住好,而是陪伴與關心,讓他的情緒能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讓他的心靈有安全感。

教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莫非就是讓他在離開我們以後能夠獨立生活。為此,父母的責任不是幫助孩子進入名牌大學,而是帶領孩子慢慢且快樂地走向獨立的道路。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談教養。

一、用對的方式愛孩子。怎樣才是對的方式?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父母的愛,但疼愛與溺愛一字之差,單向的愛是溺愛,愛是雙向道,我們疼愛孩子,同時要讓孩子也敬愛我們,而不是因為我們是父母而敬畏我們。父母無須十全十美,但須盡心盡力,孩子需要的是真心的陪伴,任何的物質都無法替代父母的愛。

二、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必須與教育一致,否則起不了教育作用。由自然生活內化的教育過程,才是真正的教育,才不會養出表裡不一的孩子。父母要重視的是正確的家庭教育及生活價值觀,從用餐習慣、待人接物,到人品的建立、禮貌的教養、都應由內而外才能根深蒂固。

三、親師的溝通與合作。溝通是辦好教育的必要條件,父母與老師開啟坦誠、積極的合作,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好好學習,老師也以真誠的言行,贏得家長的仰賴與敬重,最後獲益的往往就是孩子。

四、釋放學習的真自由。如今,學習的方法與價值觀念瞬息萬變,父母應保持穩定,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不要只忙著顛覆過去的觀念或尋找輕鬆快捷的學習方式,而是要讓孩子成為自律、有方向、懂得為自己負責的終生學習者。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通過洪蘭與蔡穎卿的對談,我理解到了: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於一切說教。真正的教養不是使用什麼方法,而是生活本身。父母的每一個行為舉動,說的每一句話,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父母與其焦慮教不好孩子,不如花時間好好培養自己,關註生活裡的細節,用平等、尊重、溫柔與愛,真心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生命,和孩子共同成長。

【第三週徵稿進行中(8-4-2023 至 14-4-2023)

作品將於(15-4-2023 至 21-4-2023)刊登】

投稿鏈接:https://bookumy.com/first-year-anniversary/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40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