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恩·崔斯特《金錢的靈魂》


投稿者:慧敏



金錢,這兩個字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對金錢的感受多半是有匱乏感,“不夠”,“越多越好”,甚至很多事情都用金錢衡量,無止盡忙於追逐金錢,與金錢的關係處在競爭狀態。何時感覺“足夠”?

《金錢的靈魂》作者琳恩·崔斯特是“全球反飢餓計劃”執行長,負責籌募經費數十年,在慈善募款過程接觸過世界最富裕一群,也接觸世界最貧窮的一群,從中發現金錢與人的關係。

在1978年的某天,作者受邀與芝加哥大型食品公司CEO會面募款,當時該公司風評不好,形像大跌,希望藉由捐款及成為反飢餓計劃贊助人能夠漂白公司形象。作者用15分鐘認真講述反飢餓計劃的種種,當要求募款時CEO從抽屜拿出已寫好的5萬美元支票,只想快點打發她。她收下支票時感覺一併帶走其公司的罪惡感,雖然是巨款,但她心中毫無喜悅感。

接著,她趕到下一場在紐約哈林區教堂地下室的募款活動,現場都是低收入群,但她依舊認真講述反飢餓計劃。當要求捐款時現場一片靜默,一位女生站起來掏出身上僅有的50美元交給她,希望小錢也能發揮最大作用,其他人也紛紛響應。雖然籌獲數額不多,但這些發自內心的捐款感動作者,最後她毅然把五萬支票退還給CEO。

這起事件令作者覺察到,錢是載體,能承載祝福與意圖,也能承載控制與罪惡感。金錢是攜帶靈魂的能量,錢流向我們,或透過我們流向他人,是與自己的生命有很大關係。作者後來遇到衣索比亞窮鄉婦女們夢想建茶屋自力更生、印度貧民窟婦女想終結無錢給嫁妝而親手殺死女兒的惡性循環……在看似匱乏處境,這群人卻展現決心的力量影響周遭的人,在互相支援下完成夢想和使命。

有時,我也會覺得如果沒大錢什麼事都做不了,這本書卻推翻這既定思維,只要我們的願景夠大及能造福群眾,錢是服務我們靈魂的工具,能為我們發聲。作者在1995年出席北京女性會議,發現有不少貧窮族群有金錢能力出席活動而大感驚訝,直到幾位分享故事。其中一位瓜地馬拉的馬雅原住民賣掉所有家當及獲親戚募捐,換一張單程機票到北京,她想告訴世人自己遭軍人嚴重傷殘及所有家人被屠殺,希望藉由自己遭遇能喚醒和平的重要,幫助世界終結暴行。

《金錢的靈魂》提供很多視角,足以讓我們重新定義金錢,重新與金錢建立健康關係。金錢,不再只是用來購物,還有不同面向等待我們挖掘。

黃小編:徵稿結束啦,最後一周的競爭更加激烈,幾乎每一篇都寫得超好的,謝謝大家。 BooKu 的一周年有各位讀者的參與覺得很棒,很有共同感,謝謝謝謝~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

《金錢的靈魂》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