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貧窮的本質》


投稿者:Wind Foong



為什麼吃不飽了,還要買電視?

為什麼能上學了,還不愛學習?

為什麼免費的醫療不用,偏要自己花錢買藥?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還是什麼特殊的邏輯?

兩位作者花了15年走訪各地,

到貧窮群體最集中的18個區域調查,

一同去尋找“貧窮”的根源。

窮困潦倒之人為了活下去,需要足夠的能量過日子。如果窮困潦倒,已傾盡所有,也僅夠買果腹之食,那就只能勉強維持生命而已。

富有的人可以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更多不同類型的食物,提供多元的營養,滿足新陳代謝的需求。額外的食物可增強力量,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生產率將會提高,進而生產更多東西,可以滿足生命以外的其他需求。

窮人掙的錢太少,無法勝任重要的工作。反之,富人吃得飽及有營養,能勝任更好的工作。這就產生了“貧窮陷阱”,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再重複這個循環,貧富差距則會再次擴大。

貧窮背後的真相有些是天生的,但有些原因是後天的。

為什麼窮人吃不飽了,還要買電視?

正所謂:“苦中一點甜”,這就說明了連飯都沒法吃的時候,窮人為何還要買電視。他們所做的選擇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少點兒乏味的選擇,及時行樂對他們來說頗為重要。就算在沒有電視和收音機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常常進行某種節日慶祝,如辦婚禮與宗教儀式。

為什麼窮人不存更多的錢?

對於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很小。對他們來說:當下的享樂更能帶給他們即刻的快樂。讓自己遠離貧窮這個目標太遙遠了,他們無法有足夠的自控力達到這個目標,畢竟這一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誘惑在他們身邊。耐心不夠,不懂得未雨綢繆,都可能是他們不存錢的理由。同時,窮人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而由壓力產生的皮質醇會使人做出更衝動的消費決定。

衝動的狀況使得他們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以致存錢的動作又給擱置了。

通過此書,可以了解到一些關於貧窮群體的思考模式與他們面對的生活狀況。同時也可把裡頭大量的研究成果與我們周遭的事物進行連接。或許並不相同,但可作為參考或借鑒。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開拓我視野的讀物。通過宏觀的角度看“貧窮”,讓我更加明白關於“貧窮”這門課題。從中得知,世間上的個體、組織、國家到底是如何進行思考與運作,如何擬定、修訂與執行對症下藥的政策,一步一步慢慢進行改變。

扶貧的路途很長很遠,無法立竿見影;但大家依然負重前行。

黃小編:徵稿結束啦,最後一周的競爭更加激烈,幾乎每一篇都寫得超好的,謝謝大家。 BooKu 的一周年有各位讀者的參與覺得很棒,很有共同感,謝謝謝謝~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