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海浪》


投稿者:Skye



滿打滿算我讀了六個小時,囫圇吞棗快樂地閱讀了一遍,只想感慨從文字到翻譯都美得心悸。我讀過英文原版的第一章節就拜倒在伍爾夫的文字下。她是才女,譯者曹元勇也是富有才華並認真完成工作誠懇的傳教士。儘管語言始終有著無法攀越還原的壁壘隔閡,但這版的翻譯流暢也極大還原了伍爾夫的文字魅力,我已然滿足。

在伍爾夫於1929年10月11日的日記裡,她記載了寫《海浪》的日子。她曾想過取名為 ‘飛蛾’ 像在形容人類看來短暫一生里度盡年華後撲向火光的勇敢。但最後她還是用了《海浪》這最真切的比喻形容人如海浪上下浮動,跌宕起伏的一生。於是海浪拍岸聲聲碎。

用海浪比喻人的一生並不新鮮,但用一部有著不可思議完美協和的節奏起伏和精悍婉麗的文本作為比喻以呈現瞬間感受而生的獨白去揭示人生深層內蘊,這可新鮮了。 《海浪》寫在《尤利西斯》誕生的年代,時代歷史背景和小說藝術的革新大程度影響了 伍爾夫的創作。於是打破小說固有形式以及讓意識流淌於文字間的寫作方式成為了伍爾夫文學的核心,也成就了《海浪》的誕生。在接近50歲完成這部作品的她更傾向於花點時間講關於人一生的故事。意識流寫作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打破固定的時間流程,時間在意識裡是踮起腳尖跳躍的,所以伍爾夫對於寫作中時間跳轉的把控總是讓我為之讚歎。

這本書沒有章節之分,九個‘章節’之間的連貫性更像出席一場音樂會,樂章之間有那輕微的不願意被打破的銜接。 《海浪》像偉大的作曲家編寫出來的渾然天成的樂曲,九個樂章對應人生如浪潮與日昇月恆和日落西山的起伏,用引子拉開清唱人生瞬間的詩性獨白。音樂的進程就是生活的變化,時間的演進,也就是生命的進程。而六位主角和一位‘英雄’,他們是一個人,也是迥異的對照個體。每個人在彼此身上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我本可以,看見仇敵也看見羈絆。我是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很多個我分不清也分不開的人。

最後分享一個我自己覺得蠻有意思的一段,提到時間在主觀意識上的跳躍性。書裡寫當奈維爾改變了時間觀念,沉浸在這個世界的我們和人就會開始意識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我們的思想活動範圍,因為按照另一個特殊人物即將到來的時鐘進行生活而縮小了。從億萬人類和所有以往的年代中,他選擇了一個人,一個特定的時刻。

黃小編:徵稿結束啦,最後一周的競爭更加激烈,幾乎每一篇都寫得超好的,謝謝大家。 BooKu 的一周年有各位讀者的參與覺得很棒,很有共同感,謝謝謝謝~

#BooKu

#讓閱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