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洲《小蘑菇》


投稿者:小魚兒



起初看到這書名,以為是部平淡無奇的耽美小說。

沒想到它是一部世界觀宏大、邏輯嚴謹的科幻末日廢土小說,還拿了華語科幻小說的大獎——星雲獎。全文共31萬字,對動輒百萬字的網絡文學來說篇幅較短,看完時還意猶未盡。

《小蘑菇》講述經歷地球磁場消失、全球生物異變的災難後,倖存的人類聚集起來建立了基地。基地外,遍地都是怪物,生物異變使強大物種會吞噬弱小物種的基因,人類在這場基因融合戰中無疑是最脆弱的。為了保護人類,負責判斷查殺異種和感染者的審判庭誕生了。

此時,遠在深淵的一株蘑菇有了自我意識。它吸收了人類基因,變成了人類。為了尋找丟失的孢子,它扮成人類進入人類基地,並與審判者陸渢相遇,從此與整個人類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故事裡有兩句我特別喜歡的句子:“人類利益高於一切”/“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不要溫順地接受滅亡。”

前者是陸渢一生不可動搖的信仰。他肩負著保護全人類的重任,卻一次次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只要認為居民有被感染的可能,審判庭就能當場射殺,不需向任何人交代,即便殺錯也無人敢追究。而陸渢作為審判庭裡殺人最多的人,基地居民對他從懼怕到憤怒,深深地譴責審判庭的無章無法。

“上帝審判世人尚且有善惡作為依據,審判庭呢?”

這個設定很殘酷,同時也很現實。現實世界裡,多數人利益vs少數人利益是許多災難題材影視作品萬年不變的話題,而且結局大多相同,主角站在少數人利益陣營,為救少數人不惜犧牲自己。作者針對這個問題在第一卷做了深刻的探討,她沒有給出絕對的答案,而是給出一種視角:放大格局,以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為先更有利。

雖然從當下來看,審判庭殺人如麻導致無數家庭破裂,人口銳減;可從長遠來看,這無疑為人類爭取了更多的喘息機會。

在本書的設定裡,人類只有放棄個體利益,團結起來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而存在才能在末日生存下來。這恰恰和現在社會鼓吹的個人意識,展現自我相反。人不是機器,有感情和思想,他們會思考,會痛苦,會反擊。這是生而為人的本質,個體和集體永遠存在對立和衝突。想解決衝突,就必須從個體和集體中做出選擇。很顯然,集體比個體更重要,因為集體不存在,個體也無法存在。

所以人類利益高於一切,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正如書中的那句話:“雖然錯誤,仍然正確。”也因這樣,更凸顯了陸渢的強大和孤獨。

他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和理智,相信自己做的每個決定。因為一旦他產生質疑,他就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雖然他殺的人最多,但是他的誤差率也是最小的。他可以為了人類利益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可以義無反顧地選擇生存機率極低的拯救任務。把“人類利於高於一切”貫徹到底的他,叫人既敬佩又心疼。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出自托馬斯的詩歌。這首詩很有力量,作者把它作為貫穿全書的精神,傳達了人類渺小又偉大的特性,同時也是另一個主角安折成長蛻變的關鍵。這首詩在書中第一次出現,是他當主城孩子的老師時在教科書上讀到的。那時的他無法領會這首詩的意思,因為他不是人類。

在尋找孢子的整個旅程中,他就像個旁觀者一樣觀察著人類的喜怒哀樂,試圖去理解人類的感情。無喜無悲的他在旁人看來多了份超然的神性。可是他接觸的人越多,他就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人。他看到貢獻生育能力的陸夫人為了片刻自由寧願異化;他看到創立審判庭的科學家為異種建起庇護所;他看到殺人無數的陸渢可以為了全人類而不顧自己生死。

他看到人類在絕境中依然沒有捨棄希望,哪怕科學體系已然崩塌,哪怕生存的可能越來越小,人類都從未溫和地接受滅亡。他一步步理解人的情感,最後學會了愛人,愛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願意把自己最珍貴的孢子送給陸渢,願意為了人類跳進辛普森籠,和不可抗拒的命運作抗爭,就像人類一樣。

這本書越讀越壓抑,尤其是看到後半部分人類的基地不斷縮小,怪物瘋狂入侵,連唯一的希望也因為科學體系的崩塌而一無是處時,那種絕望感真的讓人呼吸不過來。

宇宙其實並不偉大,偉大隻是人類為它加上的形容詞。實際上它冷酷,它無情,它漠視一切生命,它什麼都不在乎。人類引以為傲的幾千年文明,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彈指一瞬,我們此時此刻所追求的金錢,慾望,權力,美,全部毫無意義。

人類在絕望遍地的末世中既渺小脆弱,同時也堅韌偉大。也許最終人類的肉體、基因都不再屬於自己,但人的靈魂不會被磨滅,精神永存,這就是人類活著的證明。

“人類雖然窮途末路,但他們也真是永垂不朽。”

(這部小說有廣播劇,超級讚的,強烈推薦!)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讓閱讀美好生活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小蘑菇》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