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親愛的生活》


投稿者:陳曉芬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讓人摸不著頭腦,理不清頭緒,也不可預測;有看不懂時,也有一看就明白箇中含意時。這就是生活。

好比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著作的《親愛的生活》,讀起書中文字,可説是霧裡看物,感覺是模糊不清。這是一部以意識流手法寫作的作品,讀者得從那些平淡質樸的文字之間,自己去摸索、領會其中的深意。耐著性子讀完書,會覺得過癮之餘,也會有種讓人沉澱下來的回甘。

此書由十四個獨立的短篇小説組成,分別為〈漂流到日本〉、〈亞孟森〉、〈離開馬弗里〉、〈沙礫〉、〈庇護所〉、〈驕傲〉、〈科莉〉、〈火車〉、〈湖景在望〉、〈多莉〉、〈眼睛〉、〈夜晚〉、〈聲音〉以及〈親愛的生活〉。小説主題圍繞著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被認爲是門羅最豐富、最完美、最具個性的「集大成之作」。

這是關於生活,關於生活的旅途,在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發生。但到最後,這些都不要緊。我們終將原諒這個世界,原諒我們自己。因爲,我們一直以如此善意對待的生活,終將以善意回饋你我。

面對生活,用全書最後一句話來説:「我們會說起某些無法被原諒的事,某些讓我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事。但我們原諒了,我們每次都原諒了。」

門羅一再以女性作爲故事主角,並以她們對性的慾望以及自我的追尋為綫索展開故事敘述,比如〈漂流到日本〉的格麗塔無法抵禦誘惑與脆弱的意志,輕易地便做出背叛婚姻之事,不僅渴望著與偶然相遇的男子再次邂逅,還在火車上與陌生男乘客發生性關係,卻忽視孩子的安危。

  〈亞孟森〉女教師「我」遇上奪取她貞操,以爲會跟她步入婚姻的男子,豈料男子竟莫名地悔婚,兩人無果而終。多年後彼此相遇,「我」從男子的眼中發現,裡面依然有愛。可是,此時的「我」已婚,兩人相互問好後擦肩而過。

生活中總是難免會有痛苦和缺憾,對那些無力改變的現實,我們能做的是,學會一笑置之,超然待之。

〈離開馬弗里〉女孩利亞一次次私奔私通尋求愛情,最終不得不面對失去:失去薩克斯手老公、失去牧師情人、失去兩個孩子;〈沙礫〉裡的媽媽離開自己的丈夫,轉而投入外遇對象的懷抱,導致後來的悲劇;〈科莉〉有腿疾的富商遺女科莉,多年以來被有婦之夫以情人關係騙取錢財。

這些女子爲了愛情,有放棄家庭的,有孤注一擲、奮不顧身的,最終誰也沒有收穫到她們想要的幸福,反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變成一段悲劇。愛情裡沒有對錯, 這就是生活。

〈火車〉鄉下女子貝爾在作爲專欄作家的父親被火車撞死後,獨自照顧不能自理的母親。對於父親的死,她很長時間實際上在強迫自己想,父親沿著鐵軌走的時候滿腦子裡都是工作的事,所以沒有聽見火車開過來。

然而,真正的原因也許是,父親偷看了貝爾洗澡,當門打開時,父親是用「充滿慾望的眼神」望著女兒。父親因爲愧疚,一直想著這件事才被火車撞死的。貝爾後來真正明白了這件事,那不是任何人的錯。那是在悲劇的情境中人類性慾的錯。面對久病在床的母親,父親自然會那樣。不是貝爾的錯也不是父親的錯。

儘管這樣的事不符合常理,但仔細想想確實是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這就是生活。

〈多莉〉走向暮年的一對夫妻,因爲一個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他們平靜的生活。衰老不是浪漫的終結,不論多少歲,在愛裡頭還是會害怕失去,爲愛吃醋。

〈眼睛〉的「我」小時候失去了最愛的故人,故人的離去帶來沉重的傷痛,在瞻仰遺容時「我」發現故人的眼皮動了一下。當時的「我」一點都不害怕,因爲「我」相信,是故人爲了「我」而顯現給「我」看的事。 「我」只是毫不費力地相信,就像你也許相信而且事實上也記得你曾經有另一副牙齒,儘管現在不見了,但卻真實存在過。

每個故事沒有跌宕起伏、激動的情節,描寫的都是一些生活的瑣事,儘管有的故事有些荒誕卻又真實,很多事都有可能發生,有它的合理性。這就是生老病死和人生的命運,是親愛的生活。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讓閱讀美好生活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