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卜洛克《八百萬種死法》


投稿者:陳怡蘋



《兩岸風迷卜洛克》

2011年1 月,美國作家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先後造訪台灣、中國,大批粉絲蜂擁至簽名會,各自拿出繁、簡譯本的小說請作者簽名,不忘笑容燦爛地和卜洛克合影,也許好多人當晚興奮地睡不著。據說卜洛克為在世最偉大的推理小說作家,我未讀遍世界所有的推理小說,不清楚誰比誰偉大,然而,卜洛克的小說精彩好看,倒是毋庸置疑。

卜洛克沒去過日本,卻兩次訪台,這當然與台灣文壇熱愛卜洛克不無關係。 2005年,卜洛克首度訪台,臉譜出版社特地出版《兩千三百萬種死法:卜洛克與台北相遇的故事》,書名仿自卜洛克名作《八百萬種死法》,紐約市人口八百萬,八百萬人八百萬種死法,好一副蒼涼的都市風景。台灣這本小書蒐羅了多位知名作家,暢談卜洛克對其個人的意義。平日高高在上的文化精英,忽然集體變成卜洛克的粉絲,很有趣。

許多推理小說將高潮設定在揭穿兇手,萬一機密提前外洩,作者苦心經營的劇力萬鈞頓時毀於一旦,害得忠實讀者搥胸頓足,興致索然。因此談論推理小說有個鐵律:絕對不能透露與兇手相關的線索!不過,卜洛克的小說無須如此顧忌,兇手固然重要,兇手之外的部份或許更有意思。

馬修·史卡德是卜洛克筆下最受歡迎的主角。儘管馬修承繼偵探必備的聰穎敏銳,卻不如前輩篤定從容,他的酒癮一直是很嚴重的困擾。於是馬修四處追尋線索辦案,同時與看不到的敵人作戰。我們跟隨馬修留連在紐約市一個又一個酒吧,眼前的波本威士忌,該喝下肚,還是倒進水槽?掙扎一天戰勝波本,又贏得了什麼?清醒地面對現實生活的千瘡百孔,真的會更快樂嗎?喝與不喝之間,馬修.史卡德彷彿現代版的哈姆雷特。

《八百萬種死法》以很大的篇幅介紹匿名戒酒協會,成員傾訴自己與酒精對抗的經驗,以集體的力量支持彼此戒酒。一向在協會只聽不說的馬修,終於在最後崩潰,向大家承認自己是酒鬼。承認事實是前進的基礎,然而,需要多少勇氣,才能接納己身的脆弱?

不大喝酒的我,無法體會酒精的魅力和傷害,只能經由文字的描述,略微想像戒酒的艱辛。年少誰都有無邊的夢想,漸入中年才發覺人生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生命最重要的課題,恐怕便是如何與自己某些不美好的面向相處。也許是酒精、毒癮、賭博、宿疾、糾結的情愛、複雜傷人的家庭關係……。於是,馬修的掙扎,也是你我的掙扎。

身為一個現代的紐約人,馬修自有其譏峭世故的一面,書中不時閃現的黑色幽默,稍稍緩和原本沉鬱到幾乎令人窒息的氣氛,也使得意志與慾望的對抗偶爾鬆一口氣。

我認為馬修·史卡德系列不太適合年輕人。青春正盛的少年,正磨拳擦掌準備邁向燦爛前程,怎能認同酒鬼喝或不喝這般沒出息的掙扎?生命各有階段,在社會打滾幾年,吃了一些苦,看清自己只是不起眼的螺絲釘。此時,有個小說人物,像親切的朋友,娓娓訴說他的失落與堅持,如何渡過漫漫低潮等等,這樣的相濡以沫還不壞。

卜洛克的雅賊系列輕鬆活潑,也很受歡迎。柏尼·羅登拔本業小偷,後來開了一家二手書店,偶爾施展妙手空空的絕技,挹注維持書店的資金。他異性緣甚佳,卻始終沒有固定女友,最要好的朋友是開寵物美容店的女同性戀卡洛琳。雅賊系列陸續介紹吉卜齡、蒙德里安、史賓諾沙,泰德威廉斯、亨佛來鮑嘉等文化、社會名人,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商品,電影、郵票、球員卡以及簽名書等。雅賊系列的氣氛回歸傳統推理小說,奇怪的謎團、接二連三的屍體,幾次峰迴路轉,柏尼召集相關人等,解說案情,最後大手一指:兇手就是你!

此外,卜洛克尚有,伊凡·譚納系列:主角為韓戰期間遭砲擊,從此「睡不著覺」的譚納。殺手凱勒系列:以主角是不以完成任務為滿足的殺手凱勒,這兩個系列我印像不深。另,奇波·哈里森(Chip Harrion)系列:主角是自我陶醉的私家偵探奇波·哈里森,目前尚無中譯本。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八百萬種死法》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