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愛麗絲·蒙蘿《時間是一條河》


投稿者:陳曉芬



「……當我在河裡,我能夠徹底活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而是活在當下。時間就如同在我腳邊打轉的河水,我站在時間之中,時間是一條河,而我即是那條河。」

美國作家瑪麗.愛麗絲. 蒙蘿著作的《時間是一條河》,是一個關於女性自我成長的故事。三十八嵗的咪亞失去左邊乳房、頭髮、工作,還有丈夫,她一無所有,她是乳癌倖存者。貝兒是咪亞的飛蠅釣嚮導,也是癌症靜養營主持人,在咪亞最無助時,讓她暫住在山林小屋裡——外婆凱特的小屋。

凱特生前獨居於此,過著離群索居的山林生活,因爲人們認爲她殺了她的愛人。自己的女兒希歐朵拉因此恨她,在十七歲就與情人私奔逃離家園;外孫女貝兒也恨她,認爲外婆是她該遺忘的恥辱。

然而,咪亞在小屋裡找到了距今快有一百年歷史的凱特兒時日記,以及兩本屬於凱特和父親華特的釣魚日誌。關於飛蠅釣,凱特所知的一切都是向父親學來的。咪亞像是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置身於嶄新的世界,一如追逐白兔的愛麗絲,她在追尋凱特謎樣的過去。

凱特在那個女性受壓抑的1920年代,是家喻戶曉的飛蠅釣好手,她自信、固執、果斷,這些字眼通常用來描述男性;而她是這項女性運動先驅,徹底終結女性不會釣魚的謬見,倘若人生是一條河,男人會把女人趕到小溪的淺灘釣魚,而凱特總是尋找深水急流。

據維基百科,飛蠅釣(Fly Fishing)是一種使用極輕的擬餌模擬昆蟲的假餌釣魚,特色為相較於普通垂釣以可食的葷餌吸引魚類,飛蠅釣是利用皮、毛與線等材料製成毛鈎,以栩栩如生的昆蟲造型毛鈎吸引浮游於水面之魚的視覺,使之誤認為是蠅蟲而跳躍上鈎。

是年輕的凱特讓咪亞堅強以對,教她不要畏懼黑暗,讓她迷上釣魚,從釣線盡頭重新感受生命拉動的力量。在飛蠅釣的時候,咪亞只察覺到周遭環境和魚。她和整個宇宙聯係在一起。

凱特也是咪亞的靈感來源。那個女孩動搖咪亞對周遭環境的畏懼,開始以童稚的好奇心取代恐懼。咪亞納悶自己活了大半輩子,怎麽從未花時間認識身邊樹木的名字?或者芬芳的野花、鳥兒、動物的名字?那是何等的傲慢?它們建構出她生活的世界。 ……任何奇妙精彩的童話故事,不都是魔法森林裡發生的嗎?

梭羅説過:「我走入樹林,是爲了從容不迫地生活、爲了只面對人生必要的事實、爲了看看是否我學不會它必須教我的道理,也爲了我行將就木時不會發現自己不曾活過。」

來到小屋,咪亞發現自己唯一擁有的就是時間。人生何其短,切莫虛擲光陰。該來做做她喜愛但曾經推遲的事了。釣魚、繪畫、園藝……何不再加上烘培?

這是咪亞人生的第二次機會,年齡大小有關係嗎?她要早點起床作畫。她要散很長很長的步、看書、找到讓她快樂的東西、建構一個真正的人生。想要達成目標需要努力與紀律,而她從不懼怕這些。她必須保持積極的態度。她必須放手讓出軌的丈夫走。她必須拋開對癌症的恐懼。如果老是惦記著離婚或生病,就會失去她來到小屋如此努力爭取的一丁點寧靜。這裡是她的聖地。在四面墻的包圍下,她誓言要善待自己,不要萌生消極的想法。

連唯一的姐姐瑪德琳也發覺咪亞的成長和轉變,從前的咪亞對自己的身體、衣服和髮型都追求完美,看起來永遠都這麽好,但其實她是從男人的目光來評斷自己。一旦重了幾公斤,她會做運動加節食,直到恢復苗條。這就是她評斷自己的方式:只看自己的外在。

如今的咪亞敞開了心房,專心讓釣魚技術進步、學著認識植物和鳥類的名字,專心研究凱特的故事,而非光是關注自我、在鏡中尋找自己的影像。現在的她努力尋找自己的內在,尋找自我的真實樣貌,成爲了一個美麗、堅強、風趣又有創造力的女人。她在面對自己那缺失了一部分的身體,也因為職業飛蠅釣手史都華對她從不嫌棄的愛,而有了自信。

時間是河,始終寧靜且源源不絕的流動著。 「……你解讀河水。你研究昆蟲。你考慮各種毛鉤。你費盡ㄧ切努力……而有時候,你會發現,只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對了。」

很多年前讀過此書,它曾帶著我走進了一段溫暖的閲讀時光,讓我的心靈變得寧靜。尋尋覓覓中它的出現,讓我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再次找尋藏在心靈深處的那些感動。

要相信,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得,才會堅強;而以活在當下的心情堅強面對人生種種不幸,總有一天妳一定可以笑著説出那些曾經讓妳哭過的事,成為更完整的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如同咪亞一樣。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