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荔蓮《幸福記事:我(不)是難民》


投稿者:海角



《難民的苦與樂》

『我常常覺得跟這個社會隔了一層玻璃,一層厚厚的透明玻璃。這種感覺有時候很可怕,明明生活在這個社會,可是並不屬於這個社會。 』

女主的話,對我這個遠嫁的女人而言,竟如此相似。融不進現在的環境,卻也很清楚回不去家鄉。即使回去,恐怕亦是相見不如懷念的感覺。

慶幸的是,我還在同一個國家裡,仍有相似的文化。但是,在另一個家庭裡,也是有種『人總是要有一個距離,才能看清楚自己原來的文化。 』的心境在其中。思想、教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心態,各有特色。

所以,處在怎樣的環境裡,就要想辦法自己做出改變。即得保留自身想要的文化,同時也要吸收他人的優良文化,蛻變出另一個全新的自己,才能立足於此,即所謂『適者生存』。

這本小說,淺談著偷渡客所遭遇的種種難題、困境與恐懼。千辛萬苦脫離一個封建的國度,踏入全新開放的文明國度。他們在那裡,得到身為一個人應有的權利、權益與個人尊重。但,也因為這些如天堂般的環境,令許許多多偷渡客,得以鑽漏洞,不擇手段,享盡當中的福利。

兩代不同的難民,所想要的福利,或許不同。目的卻是一樣的,就是千方百計留在德斯納亞。但是,同樣是難民,卻也落入害怕本國人、看不起彼此,恐懼對方戳破自己謊言的避忌。於是,逃避接觸和對話。自己人,反而為達目的,而對鄉親更狠。不禁,令我想起許許多多聽到離鄉背景的故事裡,亦有相似的情節。

此書,也給我看見固定型與成長型人格的差別。那是不同文化所培養出來的產物。例如,糖國來的難民,總是害怕改變,拒絕學習德斯納亞語。然而,卻遇見許多鼓勵她學習的德斯納亞人,她們到老都處在學習路上,甚至,學一種新語言,對未來抱著樂觀與憧憬。

『固步自封』,也是我常犯的錯誤。總在腦袋裡,給自己添許許多多的門檻,落入不敢挑戰極限,卻又厭倦現狀的掙扎裡。這也是讀書的好處,在別人的故事裡,清楚發現自己的現狀。

但是,我顯然是一個屬於挑剔的讀者。對於小說裡,創造極度寬容的國度,導致氾濫的難民湧入,抱有不認同和懷疑的態度。尤其是林恬恬無所不用其極的卑鄙手段,宛如一隻狂吸血的水蛭,無孔不入地佔盡德斯納亞對難民的所有優待與補貼。 (哈囉,都說是虛構的小說咯!)

可是,她終究是如願以償了。

另一個王筱麗(假名為林小風)卻負責演繹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變著花樣賺錢,逆境中努力維持自己僅有的倔強與原則。耗盡所有,家鄉的幸福大樓,在她的血汗、淚水、犧牲與數不清的謊言矗立起來了。

夢想成真,只帶來片刻的滿足與快樂。她依然是困在恐懼的囹圄裡的難民。換回真名以後,以為從此不必生活在謊言之中。偏偏,命運啊,在她懷揣美夢,鬆懈之時,狠狠捅了她一刀。那,大概就是身為難民需要付出的代價。

讀完此書後,有段話,似無數的螢火蟲,在我內心不斷閃著光:

『每個人生命的過往一定都有一些珍貴的寶藏,比如和家人相聚的親密時光、父母說過的某一句話、家人曾經彈過的某首曲子、花園的某一角落、某個節慶的氣氛,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裡的瓊漿玉液,它永遠不會消逝。當我們憂愁的時候,我們更要喚起它,因為它正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它告訴我們無論遭遇任何挫折,無論經歷任何痛苦,我們永遠值得被愛,也永遠有愛人的能力。 』

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瓊漿玉液,生命裡永遠有閃著愛的光。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幸福記事:我(不)是難民》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