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詩鑽《醫療與人的那些事》


投稿者:海角



《醫療,我們知多少? 》

『真科學和偽科學最重要的分別在於真科學會不斷修正錯誤;而偽科學總是咬著一些不是事實的論點緊緊不放。 』

這句話,印像中曾經聽樊登說過類似的。這個說法,也說明一個成長型的人,會在不斷學習中,承認自己的錯誤,修正自己的認知。不會固執堅持自己所見所聞都是對的,也勇於做出改變。改變,確實需要勇氣,包括承擔錯誤的勇氣。

但是,我們卻見識到許多形形色色專業人士,用千奇百怪的理由去掩飾自己的錯誤,甚至,會惱羞成怒責罵回戳破他們謊言的人,說人家質疑他們的專業。質疑他人專業,一頂大帽子扣下來,有時會讓對方給普天蓋地的指責淹沒,動彈不得。

惱羞成怒,在我看來,更多是欲蓋彌彰的表現。

翁醫生的書裡,有許多歷史證據都在在顯示,不管過去或未來,許多名醫名人,皆有犯上這樣錯誤。往往啊,有些是倚老賣老,有些是仗著名氣而接受不到他人的新發現。其實,大家都忽略,自己也曾經在誤解中蹣跚前行。站在高處,會在不知不覺中,丟掉了最初的自己。

哪怕是說出『醫師是窮人天生的法定委人』的德國醫學教皇菲爾考,也聲稱過史謨懷澤的產褥熱學說是一派胡言。世界無奇不有,最怕就是對更多的可能,關起那扇求知的好奇之門。

所以,特別喜歡裡頭的一句名言,鈴木俊隆禪師:『初學者有無限可能,而專家心裡沒有彈性。心裡有空間,對許多可能性有所準備,才能夠接受任何事物。 』

海納百川的胸懷,並非每個人都有。站得越高,越怕失去。當中,不懂裝懂的醫師,更是多如牛毛。

伏爾泰說:『醫師為他們不太懂得的病痛,處方他們不很明白的藥物,給予他們完全不了解的人類。 』

但,有多少病人會真正去求知所吃之藥的成份、真正的作用、有沒有過度治療等等這方面的疑問。尤其,抗生素的濫用例子,比比皆是。不求甚解,最終就是用健康的身體付出代價。

『醫生不會騙人的啦! 』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話。醫生或許並不是騙人,而是連他們自己都不懂是不是有完全用對藥。而且,真的不是所有醫師都有醫德。醫生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

『沒錢人在醫院痛苦呻吟至死,有錢人在醫院被醫生糟蹋至死。 』他外公的這句話,在我心裡炸出了一個窟窿。

原來,當你成了病人,無論什麼身份,都是任由醫生說了算。甚至,連死法,都不是能自我做主。即便,做了交代,在自己毫無意識後,旁人是否會遵循意願,都不得而知了。

虛懷若谷、醫者仁心,是我在讀著此書時,從翁醫生的字裡行間感受出來的。幾乎,他都在談醫療資源的過度浪費;如何能真正達到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治療;過度治療所帶給病者的痛苦及資源的浪費;缺乏醫藥知識所引發的後果、公共衛生的課題等等。 。

都有了答案嗎?顯然,如他所言,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這裡頭涉及的每個部門、機構、人士等,非他一人所能改變的。那不是空談了嗎?對我而言,非也。

至少,從中得知許多醫學歷史背後的故事,尤其『傷寒瑪麗』的故事,更令我心有戚戚焉。瑪麗明知自己患有傷寒病,卻選擇不相信,繼續去其他人的家做廚師,導致因她而死的人增加,尚不知悔改。

現今社會,也不乏這樣的人,不是嗎?尤其這當中涉及的人權、自由、個人隱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又豈是當初一個小小瑪麗能想得明白的?她擔心被隔離、被千夫所指的恐懼,使她不得不逃,也是其中的因素。

用現代的目光,去看待古人的做法,肯定是有很大落差的。畢竟,在那個時代所受的教育,跟時下比較,本來就大相逕庭。所以,任何批評,皆欠公平。

『我們總是把歷史當作純粹是古代的愚昧,以襯托現代的進步,認為科學已經將我們從黑暗時代裡打救出來。 』事實真是如此嗎?也許,我們一直都沒從黑暗中出來過。只不過,從一條黑暗的隧道,走向另一條罷了。

這本書,讀完蓋上時,心中的沉重感尚揮之不去。而且,我也必須承認,某些方面我會比較難懂,自然讀得也慢。醫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門外漢在看行內人說故事。故事裡,還附上許多資料連結當證據,讓我有跡可尋,延伸更多背後的真相。

歷史,從來不是毫無價值的。它讓我們知道前人犯過的錯,盡量別重蹈覆轍。只是,有人吸取教訓,有人置若妄聞。於是,歷史一再重演,我們,也都得為此付出代價。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