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ela Stone & Meg Lovejoy《菁英媽媽想上班》


投稿者:阿琦



自從閱讀《拼教養》後,我喜歡上這類和母職議題相關的社會書籍。

這類作品皆由專業的社會學者長期追踪訪談某個群體,再進行資料分析和撰寫成論文。它有條理的客觀分析,往往讓我以更宏觀的視角、更深層的脈絡去看待某個議題,而不再局限於小我的觀點裡。但也因為資料多信息量大,不容易讀就是了。

作者曾在2007年採訪一群美國白人的菁英媽媽為了家庭離開職場的原因,並出版了 “Opting Out?”。 2009年,作者再追踪同一批媽媽回歸職場的過程,並總結於“Opting Back In”(《菁英媽媽想上班》)。

這群菁英媽媽,皆是出生於中上階級,畢業自美國各大名校,並曾在職場上達到顯著的專業成就(高薪、高職)。平步青雲的職場,卻在孩子接二連三出生後陷入危機,讓她們決定暫時中斷事業回歸家庭。

這個決定看似一種中產階級的特權,一種個人偏好,背後其實是無奈:

第一,為了能好好照顧家庭,以支援菁英丈夫拼搏事業,並維持家庭階級與地位。

第二,她們的工作本質(金融業、法律工作等),需要超時加班與頻密出差,容不下彈性。

回歸家庭的菁英媽媽,將才華與精力轉移至密集母職:為孩子規劃學習與活動、在學校或社區擔任志工,甚至是照顧家庭中的老人,並讓丈夫毫無(家庭的)後顧之憂全力打拼事業。同時間,她們也有機會建立更健康及有意義的生活品質,並進行自我探索。

這群菁英媽媽一直都有回歸職場的念頭。雖然大部分媽媽都在孩子進大學後順利展開第二人生,但往往已偏離原先的專業(還有曾經的優渥薪金福利),而回歸過程也是各種曲折迂迴。

重返職場分成兩部分:

第一:家庭優先。

菁英媽媽們一開始會選擇“零工經濟”,在原先的專業領域裡尋求兼職、自由接案、WFH的工作。這些工作薪水不高、工時不長,但卻擁有高度彈性來兼顧家庭與年紀尚小的孩子。

第二:職業生涯重啟

這時候孩子已就讀中學或大學,即將邁入空巢期的菁英媽媽開始尋求全職上班。然而這段全職媽媽的生涯卻重塑她們的職業價值觀和興趣,讓她們偏向尋找有意義、有樂趣且能施展才華的工作。

“哪些事情是我真正想做的、想關心的和感興趣的?”

於是她們大多進入以女性為主的職業:教育、公益等。不管是薪水、福利、工作保障等,都已和原先(男性主導)的專業職場大相徑庭。

整本書讀下來,看似菁英媽媽回歸家庭與重返職場的奮鬥故事,但實質上是表達社會體系裡不友善的職場文化與性別不平等。在男性主導的菁英職場,員工都被指望能長時間並全心投入工作。女性一開始還能與男性並駕齊驅,卻在生育後因為得兼顧家庭(照顧孩子和支援丈夫),不得不在職場上暫緩腳步。

這些菁英女性在重歸職場時,不再考慮無法彈性工作的前雇主;但另一方面卻也充滿自信地認為:當初若沒放棄原有工作,後來必會節節高升。

“男性的職業軌跡往往是一條直線、持續發展;而女性的工作軌道往往因為照顧需求而充滿曲折、脫鉤與中斷。”

另一邊廂,本來是因為特權階級而得以擁有專業成就、性別平等、經濟自主等利益的女性,卻反因自身階級而陷入傳統家庭的男女分工,形成特權者的矛盾。而若這群最有條件與機會的特權者都在兼顧家庭與工作之間掙扎摸索,其他普通階級女性的處境更是值得探討與關懷。

書封上寫著:別想讓女性適合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世界適應女性。

世界日新月異,但生育年齡的限制始終捆綁著想當媽媽的女性。所有願意在黃金歲月緩步投入育兒的媽媽,都值得被寬容相待。

衷心希望每個媽媽,不管是選擇繼續追逐事業巔峰,或是選擇親自陪伴孩子長大,或是兩者兼具,都是出自內心的選擇,而不是妥協於公共政策的不完善、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傳統的性別偏見的權宜之計。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菁英媽媽想上班》訂購鏈接:https://bit.ly/booku060123


喜歡阿琦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逛逛她的專頁哦: http://www.imbook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