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麥隆《阿凡達:水之道》


投稿者:鄭詠介



(有雷慎入)  

這是一場三個小時的視覺饗宴,令人再次感歎潘多拉星球的壯麗美景,也佩服這部電影的製作之細膩,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可以當成壁紙或海報。

但是我也能理解甚至認同國外許多影評對這部電影的負面評價,一來是13年前的《阿凡達》締造了前無古人的成功,為續集製造了太高的門檻,另一方面相較於《阿凡達》探討環境保育、殖民主義、自我認同等議題,儘管續集繼承了這些主題,但卻給人一種“一切都是為了終極大戰鋪墊”的感覺,而讓劇情變得有些可有可無。

電影敘述了薩利和奈帝莉一家為了逃避人類的追殺而尋求礁人族的庇護,到最後明白反抗才能取得勝利的故事。相較於第一部的情節節奏明快,第二部明顯較為拖沓,雖然塑造了許多礁人族的人物性格,交代了“圖鯤”絕不使用暴力的生存之道,但在最終決戰時他們卻幾乎缺席,大反派上校被救起後也只是匆匆離開,養女綺莉與大地之母艾娃之間究竟有什麼瓜葛也沒有解釋,這一切都只能讓觀眾下一個很不情願的結論,就是謎底要在下一部或好幾部電影後才會揭曉,到時候恐怕我們都已垂垂老矣。

但這部電影還是有它的內涵的。相較於第一部著重討論環保、侵略等宏大的課題,第二部著重討論的則是薩利一家在共患難的過程中各自的成長與救贖。儘管格局看似小了一些,但不得不說導演還是很成功地塑造了各個角色在心境上的轉變。而這其中我比較有共鳴的是薩利的長子奈特言與小兒子婁克的性格塑造,以及劇情中所表現出來的世代對立。

奈特言身為家中長子,背負著大量的期待,而自己也確實不負眾望,成為大家心目中可靠、聽話、負責任的青年。而弟弟婁克則是個性衝動、無拘無束,經常遭到訓斥,也得不到長輩的信任。於是電影的前半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婁克不斷在製造麻煩,而奈特言也不斷在努力調和爸爸與弟弟之間的矛盾。

導演特意塑造這一對性格矛盾的兄弟,讓觀眾可以將這樣的角色代入到現實中。現實中的我們也經常處於一種需要聽話、可靠才能獲得賞識的情境,而好奇心、活潑好動則容易遭到訓斥和排擠。但婁克在劇情推進的過程中得到了來自礁人族公主和圖鯤的理解,一句“I see you”表達了他們之間的互相支持,反倒是默默付出的奈特言卻經常被忽略,要不是他後來領了便當恐怕觀眾都不會對他印象深刻,這一點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

由此也引申出世代對立的主題。電影中無論是礁人族族長和公主之間、圖鯤之間,特別是薩利和婁克之間都出現了大量理念衝突。當薩利成為父親之後,為了保護家人而選擇隱忍和逃避,而圖鯤群在很久以前的暴力衝突後訂下了絕不使用暴力的生存之道,這些觀念看在觀眾眼裡似乎很合理,但到後來都被劇情安排狠狠地打臉,因為追殺你的不會因為你逃走就放棄,盲目的和平主義也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

電影中的兩個細節讓我特別在意,一是奈帝莉在最終決戰時依舊是騎著飛龍伊卡蘭,表明她還未能完全適應礁人族的生活,二是薩利陷入危險之際,婁克成功前來救援,並教會他礁人族的呼吸法,增加他的憋氣時間,讓兩人成功脫困。如果說第一部電影說的是侵略與反抗,那麼第二部電影就是聚焦在環境的改變與個人的成長,而相比身為父母的薩利和奈帝莉,他們的孩子顯然更加適應突然之間的改變。

這呼應了身處於時代浪尖的我們。日新月異的世界讓過往的經驗和規範不再成為絕對的優勢,甚至可能成為累贅,因此長輩不能再只是倚老賣老般地控制年輕人,而年輕人也要盡可能發揮學習能力的優勢,與長輩相輔相成。並不是說長輩和晚輩誰對誰錯,而是我們要明白,過往雷打不動的原則可能要讓步於時代的變革,唯有不斷學習,保有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像水一樣,有良好的適應力。

儘管這部電影有許多不完美,但作為一部過渡性的電影,我仍然認為卡麥隆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劇情的拖沓或許會成為這部電影永遠的缺憾,但不可否認它依舊讓我們經歷了感官的震撼,相信當《阿凡達》的系列完結之後再回頭來看這部電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畢竟改變和適應都需要時間,更何況是說好一個宏大的故事呢。

#BooKu
#電影裡的人生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阿凡達:水之道》電影預告:https://bit.ly/booku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