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 Tan——被遺忘的小事


投稿者:Grace Tan



《讀書有什麼壓力? 》
“你是學生,只是需要讀書,會有什麼壓力?”“你只是需要讀好書而已,你壓力什麼啊?”“你能有什麼壓力?”“你這都是小事,是你過度反應而已?”
以上的這些句子,不知道每一個曾經是學生的你,是否有被 “大人” 這樣 “說” 過。而這個大人可能是父母、老師、親戚、兄弟姐妹或者是可能身邊的朋友。回憶起自己曾經求學的階段,我也好像依稀記得父母可能也這樣說過,類似就是你只是求學而已,做麼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所幸那個時候,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為何壓力,努力為了什麼,也懂得排解自己的壓力,所以可能大人的 “不理解” 並沒有影響我很深。然而,我的輔導工作,卻遇到不少因為 “大人的話” 讓原本的壓力更加壓力,讓原本已經無法應對的 ta 更加無助和失措。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大人(脫離學生時代很久),也許此刻的你也會覺得現實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是遠遠大於讀書時代所需要面對的壓力。長大後的我們,不管喜歡不喜歡,想要還是不想要,大部分的我們都被迫需要去工作賺錢,也許還不一定需要先養家,但至少需要先養得活自己。相信這樣的工作壓力、材米油鹽的擔心、加上可能還有家務事要煩、人際關係困擾等等。你可能已經忘記曾經在學生時代經歷過很多的痛苦和艱難,還有曾經很多的 “不被理解” “不被看到” 和 “不被接納” 的時刻。
學生為何會感覺壓力?
以自己曾經為學生的經歷而言,作為學生,我對自己是有期待和要求的。我期待自己可以在成績上達到想要的目標,我期望自己因為成績好這件事而被看到、被肯定,我期待在學校可以有很好的人緣,我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愛、關懷,我希望我比其他兄弟姐妹優秀,我期望自己的付出努力是有所收穫的等等。 說白了,我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是一個好學生、優秀的學生,家人親戚朋友可以以我為傲。
學生時代的我們其實是尚無能力去區分很多內心期待底下的原因和需求,單純只是感受著 “大家如何對待的眼光” 來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我有沒有能力、我這個人夠好不夠好、我能不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然而,學生的壓力很容易被大人所忽略、曲解甚至是低估了。而這樣的對待方式其實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重視、不被愛、不被接納以及被忽略的。而我最常聽到學生告訴我的一句令他們很介意的話就是——你的壓力都是小事。
的確,如果相比之下,大人需要面對的壓力和煩惱是遠遠大於孩子們所需要面對的種種。然而,公平對待,大人之所以叫大人,就是代表大人是有這個義務和逐漸有能力去面對越來越艱難的生活煩惱,而小孩之所以叫小孩,也就是他們尚無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面對他們生活和求學上遇到的種種困難,這個階段的他們其實是很需要大人的協助下去學習應對和克服。
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經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比較自己和小孩的壓力,其實我們很大可能正在忽視著小孩的需要。我們也忽視小孩心中很多重要的 “大事”,我們也會錯失了很多去探索和了解小孩的內心想法和世界。
因為有壓力,小孩也許可能會有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 “不好行為”,像是愛亂發脾氣、情緒化、甩門、翻白眼、一直低頭玩電話、不理睬他人等等,而這些行為常常就是被冠上了所謂的 “叛逆期”。而小孩也很有可能有一些行為是大人沒有多加留意和觀察的話,很可能會被忽略的求助信號,包括一直哭(偷偷在房間哭)、情緒低落、自我傷害行為(割手腕)、不太愛說話(經常獨自一個人,尤其是在學校)等等。
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壓力是大是小,其實都要依承受壓力的那個人自己來定義,所謂的外人/第三者的我們其實不應該貿然就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定義他人的壓力值。千萬不要總覺得自己是賺錢的那個,壓力就自然比較大的,而小孩的本分是讀書,讀好書就對了,面對的壓力、遇到的所謂感情問題、人際關係都是小事。
可事實上,如果你曾經和小孩們溝通過、互動過,生活上很多的點滴對他們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而且足以代表他們的個人存在價值和能力。
例如說朋友之間鬧不合,處理不好,這其實也會影響 ta 如何看待自己在人際關係的角色、功能和重要性;
考試不好,這也會影響 ta 往後的學習動力和動機;
帶領的表演失敗了,這也會影響 ta 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領導能力和自信;
爸媽沒有來看我的比賽,這也會影響 ta 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老師指責我,這也會影響 ta 在同學面前的形像等等。
舉例這些其實是想說,每一件小孩心中的 “重要大事” 對其都具有影響和意義,而在我們大人還搞不清楚之前,請時刻警惕自己不要隨意下結論、標籤或者用我們的自以為是去想要幫助孩子解決 “我們以為的小事”。也許問題不但沒有被解決,反而親子關係、手足關係或者朋友關係會變成更加緊繃。
學生經常遇到的壓力事件,都很容易成為了 “被遺忘的小事”,因為大人的看似覺得不重要,就忽略了,或者用錯了方式去對待。願每一個看這篇文章的大人,在面對孩子的事情時,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孩子願意分享這件事代表這件事對其是具有重要性或者可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身為大人的我能不能先打住想說教的慾望,先聆聽和接納孩子訴說 ta 心中的 “大事”。我們的 “看到” 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看到” 也就代表 ta 的存在是有價值的,ta 是被愛、被關懷的。過程中,當孩子感覺到愛、關懷及被重視後,很多可以傳授/分享的人生道理才會慢慢被孩子能夠所接受和採納。
坦白說,已是大人的我,也容易忽略孩子們心中的小事,但這幾年埋首和青少年的互動交流中,感謝這些孩子教會了我很多 “看人的同等眼光” 和 “秉持的尊重態度”。
謝謝你,孩子們。
 

#被遺忘的小事32
#全新徵稿企劃徵稿中
#直接臉書私訊就可以投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