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 In Stock: 1
0 views
RM9.50
RM22.00
Ex Tax: RM9.50
內容簡介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是以比較古老的《老子》文本為底本,註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並代表三國魏晉玄學思想,因此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註釋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樓宇烈先生以浙江書局刻明華亭張之像本為底本,參校數十種重要版本及相關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審的有關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校勘註釋本。
作者簡介
黃裳,字符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才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千歲,並不合理。 《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 《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合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家內丹的修練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家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敘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是以比較古老的《老子》文本為底本,註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並代表三國魏晉玄學思想,因此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註釋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樓宇烈先生以浙江書局刻明華亭張之像本為底本,參校數十種重要版本及相關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審的有關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校勘註釋本。
作者簡介
黃裳,字符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才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千歲,並不合理。 《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 《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合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家內丹的修練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家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敘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