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Your Cart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General
Publisher 遠流
ISBN 9789573283713
Author 許皓宜
Book Conditions Condition A
Pages 280
Publisher Date 2018/09/27
  • In Stock: 1
0 views
RM26.50
RM50.00
Ex Tax: RM26.50
內容簡介

只有當你也在意我時,你才會被我的情緒寄生。超越「情緒陰影」--接住情緒,就接住了自己。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都是我們心裡情緒基調的投射。剪掉寄生,給「愛」搭配上一個最適當的距離。我們生來都是孤獨的人,為了抵抗這個孤獨,有些人選擇否認,有些人選擇寄生,希望被聽見而武裝,渴望被照顧而自傷,如此矛盾又糾結的執迷,只是想要在種種的防衛當中,找到一點點的喘息。有時我們將情緒附著在自己心上,有時又將情緒放到了別人身上。其實每個情緒、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獨特的意義,連結自己內心專屬的故事情節。唯有透過內在自我覺察與外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才能在明知情緒存在的狀態下,還能做出貼近自己內心的選擇。四大主軸:◎情緒,解讀世界的方式(情緒投射的特性)◎情緒,在人我之間(情緒如何影響人我關係)◎情緒,一個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我自己(情緒如何在自我身上運作)◎情緒,感受並持續活著(超越情緒的方法)34則作者深層的自我揭露與臨床案例,剖析34種「情緒寄生」的效應,只有勇敢地把這些寄生情緒從你心裡剪掉,你的內在才會讓出空間,接受生命中新的美好!●更貼近華人文化的,或許不是「情緒勒索」這個名詞,而是「情緒寄生」的現象--勒索是有意識的、一種帶有權力的逼迫;而寄生是無意識的,因為那些會將情緒投到別人身上的,往往不是真正有權力的強者,而是曾經也受壓迫的弱者。●以「精神分析心理學」為核心--作者以13年鑽研精神分析心理學累積的心得,融合前人的理論、近代的研究,以及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融會為34個情緒「效應」,含括的理論有:佛洛伊德(投射、心理防衛、壓抑、合理化作用、伊底帕斯情結)、克萊恩(心理定格、心理分裂)、拉岡(鏡像階段)、溫尼考特(無情的愛、不表達的表達、真我退化、呼喊理論)、哈特曼(分化能力)、瓊斯(強迫性重複)、沙利文(共同生存原理)、寇哈特(自戀)、羅吉斯(現象學),以及認知發展學派皮亞傑(自我中心)、阿德勒(自卑)、完形心理學(未竟事務理論)等。●擺脫情緒困境的實用原則--如「當你成為情緒寄生的宿主,8個你應該知道的事?」、「親密關係中最決絕的8句話?」、「面對父母,8件不要做的事?」、「重建安全感,可以做的8件事?」。「人的心中彷彿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佛洛伊德

作者簡介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在大學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從2005年開始接觸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理論,《情緒寄生》是她回到一個心理學家「我」的視角,透過他人與自身的故事,更多的自我揭露,引導讀者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出版著作有:《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每段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