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上才校長演講集






謝上才校長演講集
- In Stock: 1
0 views
RM8.50
RM16.50
Ex Tax: RM8.50
內容簡介
謝上才,一步一腳印走過了35年的教育旅程。這個大半輩子都沉浸在教育界的校長,胸懷中那股對教育的熱誠,從他為人師表的第一天起,直到今日都未曾絲毫磨滅。 《謝上才校長演講集》(以下簡稱《演講集》)是一部記載他在吉隆坡中華獨擔任校長三年來的演講結集。書中記載了他如何以豐富的經驗和新穎的教育理念帶領這所全馬最大型的獨中走上教育的康莊大道。 謝上才1957年出生於芙蓉,自小家境極為貧苦,父親是鐵匠,總是赤著上身或拉風爐或鑄造鐵器,辛苦萬分。謝上才在打鐵舖長大,他回憶童年,記得他的吃飯速度總是比別人快,因為他的飯桌就在碳堆旁,只要有風吹來,炭灰就會飄進飯菜裡。 他將人生的坎坷轉化為上進的力量,就像典型的刻苦學生,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而啟蒙這成熟小孩將自己投入教育的卻是他的小學校長——鄭金堆校長。 有一次,他透過山路抄捷徑跑到位於山坡上的小學。他的這一舉動已觸犯了校規,被在學校巡視的鄭校長看在眼裡。他立刻使用擴音器向全校廣播:「謝上才,我對你很失望,你是模範生,竟然犯校規!立刻到校長室見我!」謝上才說,從此以後他循規蹈矩地生活,同時意識到教育對一個孩子起著極大的影響。
鄭金堆校長熱愛與學生一同探索新知識。他帶領包括謝上才在內的一班一年級學生到學校廁所「參觀」抽水馬桶。抽水馬桶今天無所不在,但在六十年代卻是稀有之物。鄭校長開啟了謝上才對科學的好奇心。從此以後,謝上才的人生中對科學的探索不曾中斷,及至考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後,繼續投身教育,用生命影響生命。 這些小故事成就了《演講集》的精彩。謝上才的治學理念與成長經驗息息相關。今天他在管理隆中華時不曾忽略貧寒子弟,推出各項獎助學金為窮學生解困。他注重紀律,要求學生知書識禮,更以「知書識禮」作為2016年學校的年度主題。 《演講集》不僅是謝上才在隆中華三年的成績單,更應看作他整個教育生涯的縮影。書中他苦心勸勉隆中華學生,也是對華社所有莘莘學子的金玉良言。 1980年代,他初次擔任中學校長,即被派往全國最乾旱的地區-日叻務(Jelebu)。在他擔任校長期間,他發現當地的乾旱天氣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因此他帶領著一班學生日以繼夜地進行研究,最終發明了一個可以收集雨水,灌溉田地的儀器,大大地減輕了當地農民的負擔。這項創舉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他帶領學生前往布城向教育部官員呈現他們的發明,並獲得很大的肯定。這項發明也受到國際認可,韓國科研單位也刻意頒發獎狀予謝上才的團隊以示鼓勵。 那時在他身邊的學生不是一流精英,而是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須知謝上才任教的學校是當地的問題學校,學習風氣低落,紀律全無。
他以卓越的整合能力及其敏銳的教育嗅覺,創立一個堅強的行政團隊,最終成功從泥沼中將這些將要沉淪的學生救出,賦予學校一個全新的面貌。 謝上才的經驗是馬來西亞教育的一個成功例子。 《演講集》透過演講的方式將他的管理理念娓道道來。 2013年,他接替方成,成為隆中華的新任校長。這時的隆中華已達顛峰,「陳嘉庚杯全國獨中統考成績優秀獎」自1994年創立來,隆中華國中組每一年都冠絕全國,高中表現也極為優異。就統考而言,隆中華已無多少進步空間。 謝上才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他掌校期間即提倡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除了延續傳統的高水平學術成果,也注重學生成人成才的每個細節。學術成績只是一個學生成功的部分,不是一切。 他深信品格、態度將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書呆子時代已經過去,大數據(Big Data)時代降臨。人們在資訊氾濫的洪流中就像汪洋中的一葉小舟,再卓越的成績,再聰慧的腦袋也抵不過科技尖銳的刀鋒。這時,他提出「讓教育返璞歸真」的理念。教育,從起初就是以人為本,教導學生尊重一個人,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困境,用微笑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唯有一顆純真的本心不變,才可對應今日瞬間萬變的時代。他在校內大力推廣「知書識禮」文化,使其成為校園主題,舉辦關於知書識禮的講座、活動,讓隆中華步入人文校園的新時代。
謝上才善於開拓,也注重傳承。陳順福老校長在隆中華掌校三十餘年,打下了穩固的基石。謝上才常前去向陳校長取經,兩人相去甚遠。陳校長過世時,謝上才徵得董事會同意後,將隆中華的光前堂設為靈堂,以最高規格送陳校長走最後一程,並開放光前堂予師生與各界人士前來弔唁。書中謝上才將陳校長形容為「為今日隆中華奠定輝煌的基石」。這就是感恩,一種有情有義的表現,是一種隆中華精神的傳承。 《演講集》的收入所得全數作為中華樓的建校基金,謝上才決定用這個方式表達他對隆中華的熱愛。獨中發展艱辛,他以身作則,自資出版,回饋隆中華,他說,他僅是盡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義務。
謝上才,一步一腳印走過了35年的教育旅程。這個大半輩子都沉浸在教育界的校長,胸懷中那股對教育的熱誠,從他為人師表的第一天起,直到今日都未曾絲毫磨滅。 《謝上才校長演講集》(以下簡稱《演講集》)是一部記載他在吉隆坡中華獨擔任校長三年來的演講結集。書中記載了他如何以豐富的經驗和新穎的教育理念帶領這所全馬最大型的獨中走上教育的康莊大道。 謝上才1957年出生於芙蓉,自小家境極為貧苦,父親是鐵匠,總是赤著上身或拉風爐或鑄造鐵器,辛苦萬分。謝上才在打鐵舖長大,他回憶童年,記得他的吃飯速度總是比別人快,因為他的飯桌就在碳堆旁,只要有風吹來,炭灰就會飄進飯菜裡。 他將人生的坎坷轉化為上進的力量,就像典型的刻苦學生,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而啟蒙這成熟小孩將自己投入教育的卻是他的小學校長——鄭金堆校長。 有一次,他透過山路抄捷徑跑到位於山坡上的小學。他的這一舉動已觸犯了校規,被在學校巡視的鄭校長看在眼裡。他立刻使用擴音器向全校廣播:「謝上才,我對你很失望,你是模範生,竟然犯校規!立刻到校長室見我!」謝上才說,從此以後他循規蹈矩地生活,同時意識到教育對一個孩子起著極大的影響。
鄭金堆校長熱愛與學生一同探索新知識。他帶領包括謝上才在內的一班一年級學生到學校廁所「參觀」抽水馬桶。抽水馬桶今天無所不在,但在六十年代卻是稀有之物。鄭校長開啟了謝上才對科學的好奇心。從此以後,謝上才的人生中對科學的探索不曾中斷,及至考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後,繼續投身教育,用生命影響生命。 這些小故事成就了《演講集》的精彩。謝上才的治學理念與成長經驗息息相關。今天他在管理隆中華時不曾忽略貧寒子弟,推出各項獎助學金為窮學生解困。他注重紀律,要求學生知書識禮,更以「知書識禮」作為2016年學校的年度主題。 《演講集》不僅是謝上才在隆中華三年的成績單,更應看作他整個教育生涯的縮影。書中他苦心勸勉隆中華學生,也是對華社所有莘莘學子的金玉良言。 1980年代,他初次擔任中學校長,即被派往全國最乾旱的地區-日叻務(Jelebu)。在他擔任校長期間,他發現當地的乾旱天氣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因此他帶領著一班學生日以繼夜地進行研究,最終發明了一個可以收集雨水,灌溉田地的儀器,大大地減輕了當地農民的負擔。這項創舉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他帶領學生前往布城向教育部官員呈現他們的發明,並獲得很大的肯定。這項發明也受到國際認可,韓國科研單位也刻意頒發獎狀予謝上才的團隊以示鼓勵。 那時在他身邊的學生不是一流精英,而是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須知謝上才任教的學校是當地的問題學校,學習風氣低落,紀律全無。
他以卓越的整合能力及其敏銳的教育嗅覺,創立一個堅強的行政團隊,最終成功從泥沼中將這些將要沉淪的學生救出,賦予學校一個全新的面貌。 謝上才的經驗是馬來西亞教育的一個成功例子。 《演講集》透過演講的方式將他的管理理念娓道道來。 2013年,他接替方成,成為隆中華的新任校長。這時的隆中華已達顛峰,「陳嘉庚杯全國獨中統考成績優秀獎」自1994年創立來,隆中華國中組每一年都冠絕全國,高中表現也極為優異。就統考而言,隆中華已無多少進步空間。 謝上才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他掌校期間即提倡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除了延續傳統的高水平學術成果,也注重學生成人成才的每個細節。學術成績只是一個學生成功的部分,不是一切。 他深信品格、態度將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書呆子時代已經過去,大數據(Big Data)時代降臨。人們在資訊氾濫的洪流中就像汪洋中的一葉小舟,再卓越的成績,再聰慧的腦袋也抵不過科技尖銳的刀鋒。這時,他提出「讓教育返璞歸真」的理念。教育,從起初就是以人為本,教導學生尊重一個人,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困境,用微笑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唯有一顆純真的本心不變,才可對應今日瞬間萬變的時代。他在校內大力推廣「知書識禮」文化,使其成為校園主題,舉辦關於知書識禮的講座、活動,讓隆中華步入人文校園的新時代。
謝上才善於開拓,也注重傳承。陳順福老校長在隆中華掌校三十餘年,打下了穩固的基石。謝上才常前去向陳校長取經,兩人相去甚遠。陳校長過世時,謝上才徵得董事會同意後,將隆中華的光前堂設為靈堂,以最高規格送陳校長走最後一程,並開放光前堂予師生與各界人士前來弔唁。書中謝上才將陳校長形容為「為今日隆中華奠定輝煌的基石」。這就是感恩,一種有情有義的表現,是一種隆中華精神的傳承。 《演講集》的收入所得全數作為中華樓的建校基金,謝上才決定用這個方式表達他對隆中華的熱愛。獨中發展艱辛,他以身作則,自資出版,回饋隆中華,他說,他僅是盡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