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思索






家國思索
- In Stock: 1
0 views
RM9.50
RM20.00
Ex Tax: RM9.50
這是從小就讀國小,以馬來文為主,沒有上中文課,在學校里不是講英語就是講方言的潘儉偉的第一本中文書——《家國思索》。
他如何學中文?當年在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時,就靠手上一本漢語拼音字典加上一本英中字典,開始學用中文寫信給父母親。而學成歸國后,他則每個月寫6至7封信給受中文教育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據說,“信是應該寫得非常‘爛’,常常用錯字,讓女朋友笑脫大牙”。
在2004至2005年期間,公司開始向中國發展,潘儉偉請了一位補習老師教他生意上使用的中文字。2007年,《東方日報》為潘儉偉設了一個專欄,讓他有一個“被強制”性的紀律,每一個禮拜都得做“功課”交上文章。
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潘儉偉特別要求幫他編輯的朋友們不要修改到太完美,“要不然讀了就不像是潘儉偉寫的了”!
潘儉偉要通過他“不太完美”的文字,與讀者分享他的政治理念及立場,為一個不太完美的國家,共同追尋一個完美的未來!
作者簡介
潘儉偉,柔佛人。1991年,他獲得馬來西亞煙草公司獎學金負笈英國牛津大學,畢業於牛津大學哲學、政治與經濟系。從政之前,他是馬來西亞一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電子商務咨詢公司總執行長。2001年,他以29歲之齡成為新加坡掛牌公司最年輕的總裁。潘儉偉現為八打靈再也北區國會議員,及民主行動黨秘書長經濟顧問。
他如何學中文?當年在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時,就靠手上一本漢語拼音字典加上一本英中字典,開始學用中文寫信給父母親。而學成歸國后,他則每個月寫6至7封信給受中文教育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據說,“信是應該寫得非常‘爛’,常常用錯字,讓女朋友笑脫大牙”。
在2004至2005年期間,公司開始向中國發展,潘儉偉請了一位補習老師教他生意上使用的中文字。2007年,《東方日報》為潘儉偉設了一個專欄,讓他有一個“被強制”性的紀律,每一個禮拜都得做“功課”交上文章。
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潘儉偉特別要求幫他編輯的朋友們不要修改到太完美,“要不然讀了就不像是潘儉偉寫的了”!
潘儉偉要通過他“不太完美”的文字,與讀者分享他的政治理念及立場,為一個不太完美的國家,共同追尋一個完美的未來!
作者簡介
潘儉偉,柔佛人。1991年,他獲得馬來西亞煙草公司獎學金負笈英國牛津大學,畢業於牛津大學哲學、政治與經濟系。從政之前,他是馬來西亞一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電子商務咨詢公司總執行長。2001年,他以29歲之齡成為新加坡掛牌公司最年輕的總裁。潘儉偉現為八打靈再也北區國會議員,及民主行動黨秘書長經濟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