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Your Cart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Out Of Stock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極簡GDP史
General
Publisher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3079689
Author (英)戴安娜‧科伊爾
Book Conditions Condition A
Pages 210
Publisher Date 2017/04/28
  • In Stock: Out Of Stock
0 views
RM19.50
RM45.90
Ex Tax: RM19.50
商品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體積的日益龐大,GDP的增長速度日益進入“L”型軌道。歷史上有哪些國家曾經歷過這種類似的局面,其政府的經濟政策又發生了什麼相應的調整?它又會對企業和普通老百姓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通過英國經濟學巨擘、BBC理事戴安娜·科伊爾的這本書,你不但能對此有所瞭解,而且還能更為深入地洞察GDP的本質和變遷邏輯。同時, 她還指出了GDP在計算方法、構成、功能方面均存在先天性的不足第一次出現測算經濟總量的活動發生在第二次英荷戰爭時期,目的是搞清楚國家有多少餘力用於戰爭。當時,除了向市場徵收自身的各種開支外,英國政府基本不干涉國家經濟的運行。政府切得越多,國民收入就會變小。大蕭條的發生後,政府出手拯救經濟成為大勢所趨,而其前提就是對經濟進行全面的體檢。不過,由於傳統國民收入的計算方法,使得政府任何擴大開支的行為都會導致國民收入的減少。這嚴重束縛了政府救濟和干預經濟的手段。為了解決這一個矛盾,政府開支被解釋成為提供公共產品所必須的花費。這種轉變使得政府直接成為財富的製造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越來越深地介入到了經濟運行當中,並成為能夠左右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在這種情況下,GDP既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態的指標,又是政府經濟政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