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13 Jan

胡晴舫《她》
投稿者:阿琦
《她》由51篇小小說組成,每一篇都有一個身為亞洲女人的“她”。她們,或是來自不同都市:東京、香港、上海、孟買、吉隆坡、新加坡等;或是擁有不同身份:女孩、媽媽、貴婦、老闆、專業人士等。
說是小說,其實更像城市文化觀察。每個故事不過三四頁,卻短小精悍,深刻地勾勒出某個亞洲女性的生活面貌,也在開放式的結尾引發讀者的想像力與判斷力。這是本可以輕鬆閱讀,也可以深度討論的一本書。
每當說起女人,我們總不自覺地把焦點放在和自身國家、種族相關的女性身上。
翻開《她》,才會驀然發現亞洲女性非常多元化。每個女性都因為不同的國家環境、傳統文化、人生際遇等,而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
我享受閱讀書裡每個亞洲女人的小故事,卻不急於為她們不同的國家或身份而設下標籤,或對她們的行為作出批判。倒是開始設身處地想像,若我是她們,我是不是也作出同樣的選擇?比如印度女孩會乖巧地聽從父親安排相親;比如菲律賓女孩的理想人生是出國當幫傭;比如拜金女郎崇尚金錢是因為曾經貧窮過……
最觸動我心的篇章,是這本書的後記。胡晴舫在馬來西亞檳城遇到一位當地女人,雖然兩人外表與教育程度很相似,卻察覺彼此有所差異。 “我是如此急切想要結識她,了解她對生命的期待與要求,什麼人讓她傷心,什麼事令她發笑,什麼經驗教她念念不忘,她最喜歡和最討厭的活動又各是什麼,乃至於她的星座、她的上帝,和她對男人的觀感。”我想正是對自身國家以外的亞洲女人,保有一種最原始純真的好奇心,才能憑著交流與觀察寫下這本精彩的書。
第一次讀胡晴舫的作品,覺得她文字犀利、表達精準。每個用詞,都恰如其分;一旦所有詞句拼湊成完整文章,更帶有某種致命性的魔力,將讀者一步步逼近殘酷的現實。讀起來,有點認同、有點疑惑,也有點心虛,想反駁些什麼卻又毫無招架之力。
隨後在網上讀到胡晴舫說的一句話,也就明白這是她書寫的風格:
“世界上有兩種作家:一種作家專門寫自己內心世界,作品多半帶有自傳的色彩;另一種像是我,喜歡觀察這個社會、世界,想要用小說創作的形式指出事物的核心。我們會不斷地想著,一個人到底有多少真我,有多少基因成分、社會影響、教育養成;想去探究‘我’由什麼組成而創作小說。”
“藉由小說形式去貼近事物的核心”,說真的我還蠻喜歡這個概念。至少我這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多了份保護層,才不至於被犀利的文字傷得太重呵。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
喜歡阿琦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逛逛她的專頁哦:http://www.imbook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