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弗雷特《帝國之秋》


投稿者:林硯



故事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時各國的狀況。以威爾斯領地的伯爵、威爾斯當地的礦工、美國總統威爾遜手下的外交官、德意志帝國的外交官、聖彼得堡的底層勞工這五個家庭故事交織敘述。

作者的創作原則是 “故事的情景和人物要麼發生過,要么應該會發生”。在虛擬人物與真實人物上,作者拿捏得非常到位,同時也有一些歷史顧問從旁協助。基本上,所有故事情景都是一戰時的真實狀況。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是帶著已被劇透的心情閱讀,因為我已經知道了一戰的結果以及一些過程。在課堂上老師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革命、改革的發生,所以我只知道事情的起因和結果,並不知道革命的詳細過程和當時人民的困苦。雖然文字上並沒有引用高深的文學技巧,但是故事描寫清晰而深刻,讓我好像身歷其境一般。透過作者的描述,我彷彿經歷了一戰、英國工黨崛起、戰時的女權運動、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凡爾賽條約的簽訂等等,體會到了戰時普通百姓的苦。並看著一個時代(君主制)的終結,以及另一個時代的崛起(民主,社會主義)。

“人類是唯一會屠殺百萬名同類的動物,把美麗的風景變為彈殼和鋼絲的荒涼之地,或許把世界留給鳥兒和樹木才是最好的結局。”這句話出自於戰壕中某位士兵的心裡話。戰爭除了物資金錢上的損失,人命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戰爭結束後許多士兵回鄉還沒來得及慶祝自己還活著,就發現父母死了,妻子帶著孩子改嫁等悲劇,而戰死的士兵更是讓家人傷心欲絕。

對於死者家屬來說,郵差的到來宛如死神的來臨(因為郵差會負責傳遞信件以及死傷士兵的消息),寡婦也是當時的 “盛產品”。戰爭除了帶給人們物質上的損失,更造成不可磨滅的精神創傷。戰爭只會兩敗俱傷,我相信戰勝國就算贏了也會面對以上的問題。雖然政治複雜但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吵架一樣最後都握手言合,我不希望愛因斯坦預言成真,更不希望世界最後剩下動物和植物。

“這個國家的每個男人都有責任參軍,但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參與是否開戰的決定” 這句話出自於一位礦工。我很喜歡這句話是因為這句話是本書裡最能體現人民渴望民主精神的一句話。

“難道戰爭可以讓人穿得隨便?” 這句話出自於一位伯爵。難道在走馬燈浮現在眼前時,你會在意你當時穿什麼衣服嗎?。在洛可可的宮殿裡自命不凡的貴族們開著晚宴,食物多樣豐盛,但前線的戰士卻缺乏糧食。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人民都希望上位者以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的心態治理國家,不管到哪一個時代就算是現今我相信 “生活安穩” 是每個人民所期望的。

新時代都是踩著屍體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如果安逸讓人類忘記了歷史,忘記了我們現在所享有的環境,權利(女性平等、女性享有投票權等等)是先人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爭取得來的,那我們就很有可能重蹈覆轍,掉入戰爭的輪迴中。相信有很多中學生並不喜歡歷史課,認為歷史已經過去為何還需要讀?可我認為歷史雖然是過去,可是閱讀歷史可以讓人更了解自己國家的由來,對自己的國家產生認同感,並吸取歷史沉痛的教訓,以免戰爭重演。同時也讓年輕人知道我們身處的安穩時代得來不易,都是先人們的犧牲才有現在的安穩,自由。

#BooKu
#讓書本找到對的人
#長期徵稿中
#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
#不定時分享讀後感推薦好書

《帝國之秋》訂購鏈接:
https://www.got1shop.com/goods.php?id=29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