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陰影 + 原型56心靈互動卡(缺說明手冊)



Out Of Stock



如果說格雷有五十道陰影,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心裡有幾道陰影?
你所有的不快樂,怪別人都沒有用。
抓出陰影背後的形象,讓我們一起學習駕馭他。
面對厭世代,我們都可以自我拯救。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
當遇上無法真心擁抱的負面時刻──
看到朋友在臉書曬幸福照,你突然覺得心情低落,就把他封鎖了;
最討厭突然插隊超車的駕駛,總想按喇叭來表達不滿;
上台報告後,覺得台風不夠穩健的自己好糟糕,變得好沮喪;
進入一個陌生團體,身旁的人看起來又厲害又迷人,你開始害怕……
這些,都是「情緒陰影」!
「情緒陰影」,就是讓人在情感暴雨來襲時,常常找不到傘的窘境;是阻礙我們身心能量的「情結」所在,也是我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這些無法被自我所意識到的情感經驗,原來背後,暗藏著許多我們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地方。
所以,這本書要帶領你——
覺察「情緒陰影」的存在,把它提取到意識層面反覆思考,轉化成正向的力量。
本書特色
◇榮格理論→諮商案例→覺察機制
心靈整合之父榮格的「原型」概念──這是一種透過「心理遺傳」的方式,保留在人類血脈深處的集體意象──將使我們更了解情緒發作背後的脈絡,以及情緒如何被激發的邏輯。
◇56個原型人物的深刻剖析
就像「太極」的相對,每個原型都有「光明」和「陰影」兩面;亦即所有的情緒,都有它負向的困境來源和正向的扭轉能量。唯有將陰影提煉出來,才能變成攤在陽光下被自己所用的特質。
◇10項自我探索的書寫練習
整理「家庭圖」、繪製「生命線」、記錄「行動之圓」、「心理位移日記」、三封「情緒之書」……,隨著書中引導,練習自由聯想、自我對話與書寫。
◇畫出你的情緒陰影面積
透過56道人性、情感、思想、行動、欲望的是非題,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根據評分結果,尋覓應對之道。
穿透情緒陰影,修復情感傷痕,找回你要的中性與自由。
你會發現真正的自己,遠比你所知的還要豐富。
「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
透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與神祕,你會變得簡單純粹。」──榮格
「情緒」往往讓我們看見大量資訊,那些困擾自身的線索,是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裡,我視為最重要的功課。這本《情緒陰影》,從情緒出發,細膩地引導讀者,發展個人珍貴的生命力,是一本實用且深刻的書。──李崇建
人、心、情緒,不分好壞,而是一輩子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你或許跟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不夠熟,但沒關係,認識皓宜就夠了。──林靜如
如果生命是一座森林,所謂的完整,就是能夠穿透自己的陰影,然後看見,陰影的背面亦是光明。《情緒陰影》這本書,將是自我探索的一個重要起點。──海苔熊
從「辨識原型」,到「理解原型」,再重新「選擇原型」,一次拾回情緒與人生的自我掌控力。這是職場工作者案頭必備、修復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的一本好書。──謝文憲
【情緒陰影‧原型56心靈互動卡】
活用《情緒陰影》專屬圖卡──原型56心靈互動卡
檢視你的「情緒陰影」,為自我鍊金!
在情感上,你是害怕失去優勢而導致缺乏同情心的「王子」?
在思想上,你是力求變化,有著天馬行空膽識的「魔術師」?
你善於察言觀色,做出別人喜歡的模樣,這樣的行動宛如「變形者」;
想要依賴別人,又不自覺埋怨,小心!你的欲望有如「乞丐」;
而當你有著「拒絕長大」的情緒,你的內心已住進了「永恆小孩」……
「原型卡」是榮格「原型」和「陰影」心理學的進一步運用。作者搜集臨床工作上的案例與觀察經驗,依華人文化背景特色,重新詮釋定義,設計多種圖卡運用機制,是自我覺察、群體諮商的最佳媒介。搭配精心繪製、美感十足的圖像,將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讓讀者更容易聯想並投射真實情感。
【內附】
‧56張原型人物圖卡:《情緒陰影》中的56種原型人物圖像化,將抽象情緒轉化為具體形象。
‧4張活用空白卡:可搭配活動使用,也可作為缺漏卡片的自製補充卡。
‧54個情境小卡:54個情緒情境題卡,可搭配原型人物解析練習與活動使用。
‧內在探索活動手冊:原型56心靈互動卡的使用說明手冊,內有適合個人、群體使用的活動設計說明與56原型人物簡介。
【功能】
深化自我了解
改善家庭/伴侶/友儕/同事關係
活絡團體氣氛,活化團體諮商
【適用對象】
‧有情緒困擾、想更了解自己、追求心靈能量的人
‧想拓展人際、擁有和諧群我關係的人
‧企業人資、客服、業務、行銷等職場進修
‧校園心理輔導、班級經營
作者介紹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在大學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從2005年開始接觸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理論。榮格心理學是她在學習穩定情緒、建立正向生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其中的「原型」和「陰影」理論,更開啟了她追求自我完整,和一系列透過教學進行研究的歷程。
出版著作有:《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每段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你所有的不快樂,怪別人都沒有用。
抓出陰影背後的形象,讓我們一起學習駕馭他。
面對厭世代,我們都可以自我拯救。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
當遇上無法真心擁抱的負面時刻──
看到朋友在臉書曬幸福照,你突然覺得心情低落,就把他封鎖了;
最討厭突然插隊超車的駕駛,總想按喇叭來表達不滿;
上台報告後,覺得台風不夠穩健的自己好糟糕,變得好沮喪;
進入一個陌生團體,身旁的人看起來又厲害又迷人,你開始害怕……
這些,都是「情緒陰影」!
「情緒陰影」,就是讓人在情感暴雨來襲時,常常找不到傘的窘境;是阻礙我們身心能量的「情結」所在,也是我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這些無法被自我所意識到的情感經驗,原來背後,暗藏著許多我們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地方。
所以,這本書要帶領你——
覺察「情緒陰影」的存在,把它提取到意識層面反覆思考,轉化成正向的力量。
本書特色
◇榮格理論→諮商案例→覺察機制
心靈整合之父榮格的「原型」概念──這是一種透過「心理遺傳」的方式,保留在人類血脈深處的集體意象──將使我們更了解情緒發作背後的脈絡,以及情緒如何被激發的邏輯。
◇56個原型人物的深刻剖析
就像「太極」的相對,每個原型都有「光明」和「陰影」兩面;亦即所有的情緒,都有它負向的困境來源和正向的扭轉能量。唯有將陰影提煉出來,才能變成攤在陽光下被自己所用的特質。
◇10項自我探索的書寫練習
整理「家庭圖」、繪製「生命線」、記錄「行動之圓」、「心理位移日記」、三封「情緒之書」……,隨著書中引導,練習自由聯想、自我對話與書寫。
◇畫出你的情緒陰影面積
透過56道人性、情感、思想、行動、欲望的是非題,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根據評分結果,尋覓應對之道。
穿透情緒陰影,修復情感傷痕,找回你要的中性與自由。
你會發現真正的自己,遠比你所知的還要豐富。
「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
透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與神祕,你會變得簡單純粹。」──榮格
「情緒」往往讓我們看見大量資訊,那些困擾自身的線索,是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裡,我視為最重要的功課。這本《情緒陰影》,從情緒出發,細膩地引導讀者,發展個人珍貴的生命力,是一本實用且深刻的書。──李崇建
人、心、情緒,不分好壞,而是一輩子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你或許跟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不夠熟,但沒關係,認識皓宜就夠了。──林靜如
如果生命是一座森林,所謂的完整,就是能夠穿透自己的陰影,然後看見,陰影的背面亦是光明。《情緒陰影》這本書,將是自我探索的一個重要起點。──海苔熊
從「辨識原型」,到「理解原型」,再重新「選擇原型」,一次拾回情緒與人生的自我掌控力。這是職場工作者案頭必備、修復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的一本好書。──謝文憲
【情緒陰影‧原型56心靈互動卡】
活用《情緒陰影》專屬圖卡──原型56心靈互動卡
檢視你的「情緒陰影」,為自我鍊金!
在情感上,你是害怕失去優勢而導致缺乏同情心的「王子」?
在思想上,你是力求變化,有著天馬行空膽識的「魔術師」?
你善於察言觀色,做出別人喜歡的模樣,這樣的行動宛如「變形者」;
想要依賴別人,又不自覺埋怨,小心!你的欲望有如「乞丐」;
而當你有著「拒絕長大」的情緒,你的內心已住進了「永恆小孩」……
「原型卡」是榮格「原型」和「陰影」心理學的進一步運用。作者搜集臨床工作上的案例與觀察經驗,依華人文化背景特色,重新詮釋定義,設計多種圖卡運用機制,是自我覺察、群體諮商的最佳媒介。搭配精心繪製、美感十足的圖像,將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讓讀者更容易聯想並投射真實情感。
【內附】
‧56張原型人物圖卡:《情緒陰影》中的56種原型人物圖像化,將抽象情緒轉化為具體形象。
‧4張活用空白卡:可搭配活動使用,也可作為缺漏卡片的自製補充卡。
‧54個情境小卡:54個情緒情境題卡,可搭配原型人物解析練習與活動使用。
‧內在探索活動手冊:原型56心靈互動卡的使用說明手冊,內有適合個人、群體使用的活動設計說明與56原型人物簡介。
【功能】
深化自我了解
改善家庭/伴侶/友儕/同事關係
活絡團體氣氛,活化團體諮商
【適用對象】
‧有情緒困擾、想更了解自己、追求心靈能量的人
‧想拓展人際、擁有和諧群我關係的人
‧企業人資、客服、業務、行銷等職場進修
‧校園心理輔導、班級經營
【如何使用你的原型卡】
・個人用途
◎活動:「看圖說故事」
功能:深化自我了解
準備工具:56張原型卡、活頁紙或筆記本、筆
1. 每讀完《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一個章節後(註1),請翻閱你手邊該類別的「原型56心靈互動卡」(以下簡稱原型卡),盡可能細緻地觀察卡片中各種人物的細節,並記錄下你對該圖片意象的看法,以及任何閃過你腦海中的圖像畫面、文字對話。
2. 將這些畫面和文字與你現在的生活做連結,並關注自己內心浮現出來的想法、渴望與行動。
・關係用途
◎活動:「尋找四個我」
功能:改善家庭、友儕、同事關係
準備工具:56張原型卡、空白紙、筆(先在空白紙上畫出周哈里窗表格)
1. 你可以與你的親密伴侶、朋友,或家人一起使用原型卡。請從56張卡片當中,挑選出你覺得對方眼中的你會具有哪些原型特質?以及你眼中的自己具有哪些原型特質?再請對方挑選出他眼中的你具有哪些原型特質?
2. 當你們各自完成卡片的挑選後,請與對方討論,看看兩人的答案相仿度有多高?當你眼中的自己與對方眼中的你具有很大的差異時,切莫驚慌,請盡量平心靜氣地彼此討論這份差異從何而來?
3. 最後,請你們再各自檢視實際上對方眼中的你、你以為的對方眼中的你、你眼中的自己,三者之間的差異,並將這些原型特質記錄在下列「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s)(註2)的表格當中。你可以從中發現你的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以及未知的自我。
4. 檢視過你的「四個我」之後,可以換手,進行對方的「四個我」特質檢視。
註2:1955年由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和哈利・英格漢(Harry Ingham)提出,並以兩人名字的前兩個字母命名,是人際溝通的知名理論。周哈里窗的兩軸為自己與他人的知道與否,橫軸分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縱軸分為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將人的內在分成四個部分: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
・群體用途
◎活動A:「情境大贏家」
功能:活化團體諮商與教學
準備工具:56張原型卡、人際情境卡
1. 請剪下隨附的人際情境卡,剪好後全部收攏、文字朝下,洗牌後可進行3人以上的桌上遊戲。你可以依照建議的年齡層挑選適合眾人的人際情境(成年版或青少兒版),或者自行加入更多的人際情境。
2. 將56張原型卡洗牌(圖文面朝下)後,猜拳決定莊家,由莊家發牌,每人先發得四張牌卡。之後由莊家先翻開人際情境卡,並閱讀上面的人際情境,莊家及其他玩家必須從自己手上的牌卡中,挑選出一張適合用來解決該情境的原型人物。各玩家將選中的圖卡攤示在眾人面前,然後分別描述自己選擇這位原型人物來解決該人際情境的原因。之後由各玩家依照方才描述的內容進行投票,決定說得最有道理的人為贏家(票數相同時則猜拳決定優勝者)。贏家可收回自己的牌卡,並在其他玩家的牌卡中挑選一張納為己有,其餘卡片則放入尚未發出的原型卡最下方。
3. 接著,順時鐘為序輪到下一位做莊家,莊家再發給每個人一張原型卡,使每個人手上的牌卡回復至少四張(前一輪的贏家此時手上則多於四張牌卡),繼續同樣的流程,直至原型卡全部發完為止。
4. 原型卡發完後,玩家們可以決定遊戲暫停,由手上最多牌卡的人獲勝。或者繼續進行(不再補卡),直至某位玩家手上的原型卡全部用完為止,仍由獲得最多原型牌卡的玩家獲勝。
◎活動B:「敵人還是朋友」
功能:活化團體諮商與教學
準備工具:56張原型卡
1. 將56張原型卡洗牌(圖文面朝下)後,猜拳決定莊家,由莊家發牌,每人先發得四張牌卡。
2. 莊家首先由自己獲得的四張牌卡中挑選一張,攤示於其他玩家面前,並描述自己對該原型人物的看法,然後要求各玩家提供一張原型人物,做為莊家出示的原型卡的「朋友」或「敵人」。各玩家從自己手上的原型卡中挑選並出示,說明這張原型人物足以成為莊家的原型人物「朋友」或「敵人」的原因。最後由莊家從玩家中決定誰是優勝者,優勝者可與莊家平分所有攤示出來的牌卡(由莊家先行挑選)。不能整除的牌卡,則放回未發出的原型卡最下方。
3. 接著,順時鐘為序輪到下一位做莊家,莊家再發給每個人一張原型卡,使每個人手上的牌卡回復至少四張(前一輪的莊家及贏家此時手上則多於四張牌卡),繼續同樣的流程,直至原型卡全部發完為止。
4. 原型卡發完後,玩家們可以決定遊戲暫停,由手上最多牌卡的人獲勝。或者繼續進行(不再補卡),直至某位玩家手上的原型卡全部用完為止,仍由獲得最多原型牌卡的玩家獲勝。
作者介紹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在大學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從2005年開始接觸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理論。榮格心理學是她在學習穩定情緒、建立正向生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其中的「原型」和「陰影」理論,更開啟了她追求自我完整,和一系列透過教學進行研究的歷程。
出版著作有:《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每段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