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



Out Of Stock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在70年代末出版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中,李澤厚首先「解構」了康德,然後又「重建」了康德,這一「解構」、「重建」的過程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結果就是他把當時被極「左」思潮所束縛的「人性」概念拯救了《異義論》、觀念以「 》書後所附《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論綱》一文)。這樣一來,人們就再也不能僅用單純的「社會性」來看待「人性」了,具有積進取的精神和無限開放的品格的「主體性」概念適應了當時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形勢,頓時流行起來。
作者簡介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拉。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美學論集》、《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世紀新夢》、《論語文讀》、《己卯五說》、《歷史本體論》、《歷史本體論》等書。
眾所周知,在70年代末出版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中,李澤厚首先「解構」了康德,然後又「重建」了康德,這一「解構」、「重建」的過程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結果就是他把當時被極「左」思潮所束縛的「人性」概念拯救了《異義論》、觀念以「 》書後所附《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論綱》一文)。這樣一來,人們就再也不能僅用單純的「社會性」來看待「人性」了,具有積進取的精神和無限開放的品格的「主體性」概念適應了當時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形勢,頓時流行起來。
作者簡介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拉。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美學論集》、《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世紀新夢》、《論語文讀》、《己卯五說》、《歷史本體論》、《歷史本體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