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最後的標本






流坑::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最後的標本
- In Stock: 1
0 views
RM44.50
RM92.00
Ex Tax: RM44.50
內容簡介
本書為江西省樂安縣流坑村的攝影集,透過記錄流坑村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思所想及榮辱沉浮和訪談實錄等方式,反映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狀況。
流坑是一個村莊。一個很地道的、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村莊。 (位於江西省撫州地區樂安郡)現在的鄉村和城市看似越來越近,其實越來越遠。傳統的、自然的、尤其是古樸的鄉村,慢慢地、悄悄地、先是在我們四周消失,然後在我們的視野裡消失,最後,將可能在我們的版圖上消失。尚若,能有一個機會,面對一個在某個地方活了一千多年的村莊,那時我們的福氣。
流坑,就是這樣一個村莊。
它曾經擁有的、令人驚訝的、輝煌的過去。現在的流坑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千歲年齡外,還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遺存。
看照片裡的故事,讀故事裡的照片。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
作者簡介
張新民,攝影記者,現居深圳。
1952年出生德陽。 1982年開始從事攝影及文字編輯工作,主要報道攝影作品有:《深圳打工妹》(系列)、《深圳8.10股潮》、《山城棒棒軍》、《蛇口調琴師》、《10平方米10戶人家》、《高樓洗牆工人》、《的士佬朱國幹》、《力壓小學》等。
本書為江西省樂安縣流坑村的攝影集,透過記錄流坑村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思所想及榮辱沉浮和訪談實錄等方式,反映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狀況。
流坑是一個村莊。一個很地道的、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村莊。 (位於江西省撫州地區樂安郡)現在的鄉村和城市看似越來越近,其實越來越遠。傳統的、自然的、尤其是古樸的鄉村,慢慢地、悄悄地、先是在我們四周消失,然後在我們的視野裡消失,最後,將可能在我們的版圖上消失。尚若,能有一個機會,面對一個在某個地方活了一千多年的村莊,那時我們的福氣。
流坑,就是這樣一個村莊。
它曾經擁有的、令人驚訝的、輝煌的過去。現在的流坑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千歲年齡外,還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遺存。
看照片裡的故事,讀故事裡的照片。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
作者簡介
張新民,攝影記者,現居深圳。
1952年出生德陽。 1982年開始從事攝影及文字編輯工作,主要報道攝影作品有:《深圳打工妹》(系列)、《深圳8.10股潮》、《山城棒棒軍》、《蛇口調琴師》、《10平方米10戶人家》、《高樓洗牆工人》、《的士佬朱國幹》、《力壓小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