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






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
- In Stock: 1
0 views
RM9.50
RM20.00
Ex Tax: RM9.50
内容简介
但丁(Dante)有一句名言:“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点,智慧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
一个国家是否伟大不在于它疆域的大小,而在于国民的品德,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养起。品德除了是非正义观念、礼貌风度,还包括纪律。
一个没有纪律的孩子是无法受教的,一个没有纪律的孩子也不会有毅力,无法贯彻始终做完一件事。纪律必须从小培养,因为人都好逸恶劳,若是没有规范,很容易就松弛懒散下去。
***
品格的培养是一个内隐的学习,是长期模仿、观察,内化的结果,它是个潜移默化的历程,无法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中国人说“三岁定终生”,三岁的孩子还未进学,它所指的不可能是“智”方面,但是宅心是否忠厚、会不会替别人想、懂不懂礼貌,三岁就可以看出来了。
所以“三岁定终身”应该讲的是孩子的品格,品格不好,知识再好,谁敢用呢?因此教育孩子的重点应该是生活习惯的养成、敬业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礼仪,而不是斤斤计较考试考了多少分,让孩子误以为功课好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一直极力想打破分数迷思,家长应该知道分数只是评量的一个方式,它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甲校的一百分可能只等于乙校的五十分,成绩好不等于能力好。若能打破国人“考试最大,分数至上”的观念,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上;没有分数的压力,孩子也会快乐很多。
***
父母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及做事的态度最重要,而这两者都建立在人格上:有好的品格才会交到好的朋友,有敬业的态度才能做出大的事情。从人类的历史看起来,不论是什么时代,只要是人的社会,基本的核心价值都不曾改变:忠诚、正直、公平、正义还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交到好的朋友在事业上才有帮手,而有好的态度才会交到好的朋友,做人态度其实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直、谅其实就是人的质量,只有多闻才是知识。
我常不了解父母亲为什么肯起早睡晚的赚钱,再开车接送孩子去上昂贵的补习班、才艺班,却没有花时间在教导孩子的品行上,这是舍本逐末,因为直接影响孩子成功的是他的人品,不是他的知识。现代知识翻新得太快,在学校学的,出了社会后早就用不到了。没有从小把孩子教好,孩子进了国中,智慧渐开、身体渐壮后,父母便觉管教不动,这根源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把诚实、尊重、勇敢、相信、谦虚、毅力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给他,时间都拿去补习拚分数,等他长大威权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
品德是从小自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要有健康快乐的孩子,每天打、骂、嘲笑、羞辱,叫孩子像狗一样趴在地上吃饭,用嘴把老师撕掉丢在地上的考卷捡起来是缘木求鱼。
我们究竟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还是用挑剔的眼光每天挑他的毛病。请不要再用“为他好”为借口,“激将法”对自信心尚未建立的孩子来说是残忍的行径。鼓励他,他会用笑容来回报你,他会努力不使你失望,你就达到教育他的目的了。
作者简介
洪兰
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作博士后研究,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后任教于中正大学、阳明大学,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前后去过台湾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除积极投身科学生根及阅读推广工作,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三十多本书,并于各大报章杂志发表文章,相关写作专栏已集结成十三本书,曾获选为金石堂书店年度出版风云人物。
但丁(Dante)有一句名言:“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点,智慧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
一个国家是否伟大不在于它疆域的大小,而在于国民的品德,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养起。品德除了是非正义观念、礼貌风度,还包括纪律。
一个没有纪律的孩子是无法受教的,一个没有纪律的孩子也不会有毅力,无法贯彻始终做完一件事。纪律必须从小培养,因为人都好逸恶劳,若是没有规范,很容易就松弛懒散下去。
***
品格的培养是一个内隐的学习,是长期模仿、观察,内化的结果,它是个潜移默化的历程,无法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中国人说“三岁定终生”,三岁的孩子还未进学,它所指的不可能是“智”方面,但是宅心是否忠厚、会不会替别人想、懂不懂礼貌,三岁就可以看出来了。
所以“三岁定终身”应该讲的是孩子的品格,品格不好,知识再好,谁敢用呢?因此教育孩子的重点应该是生活习惯的养成、敬业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礼仪,而不是斤斤计较考试考了多少分,让孩子误以为功课好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一直极力想打破分数迷思,家长应该知道分数只是评量的一个方式,它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甲校的一百分可能只等于乙校的五十分,成绩好不等于能力好。若能打破国人“考试最大,分数至上”的观念,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上;没有分数的压力,孩子也会快乐很多。
***
父母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及做事的态度最重要,而这两者都建立在人格上:有好的品格才会交到好的朋友,有敬业的态度才能做出大的事情。从人类的历史看起来,不论是什么时代,只要是人的社会,基本的核心价值都不曾改变:忠诚、正直、公平、正义还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交到好的朋友在事业上才有帮手,而有好的态度才会交到好的朋友,做人态度其实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直、谅其实就是人的质量,只有多闻才是知识。
我常不了解父母亲为什么肯起早睡晚的赚钱,再开车接送孩子去上昂贵的补习班、才艺班,却没有花时间在教导孩子的品行上,这是舍本逐末,因为直接影响孩子成功的是他的人品,不是他的知识。现代知识翻新得太快,在学校学的,出了社会后早就用不到了。没有从小把孩子教好,孩子进了国中,智慧渐开、身体渐壮后,父母便觉管教不动,这根源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把诚实、尊重、勇敢、相信、谦虚、毅力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给他,时间都拿去补习拚分数,等他长大威权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
品德是从小自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要有健康快乐的孩子,每天打、骂、嘲笑、羞辱,叫孩子像狗一样趴在地上吃饭,用嘴把老师撕掉丢在地上的考卷捡起来是缘木求鱼。
我们究竟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还是用挑剔的眼光每天挑他的毛病。请不要再用“为他好”为借口,“激将法”对自信心尚未建立的孩子来说是残忍的行径。鼓励他,他会用笑容来回报你,他会努力不使你失望,你就达到教育他的目的了。
作者简介
洪兰
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作博士后研究,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后任教于中正大学、阳明大学,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前后去过台湾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除积极投身科学生根及阅读推广工作,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三十多本书,并于各大报章杂志发表文章,相关写作专栏已集结成十三本书,曾获选为金石堂书店年度出版风云人物。